毕设《区域》

*联系我们一起推动好设计落地。

林武鹏:

说起毕设,我想每个广美的学生都对这个词抱着非常崇高的敬意吧。从2016年入学以后,自己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长们的毕业作品展,观展的同时也时常在想着离自己的作品参长的时间越来越近,对毕设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起来。

说来也是惭愧,我自己本身没有什么阅读专业书籍的习惯,从小到大看的比较多的还是漫画和小说这些。但在生活设计工作室学习的时间里慢慢的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并非是完全积累性的学习,而是破坏自己所依据的现有的思考框架,然后利用这些废弃材料重新构筑成更强硬的城堡。所以自己是发自内心的想每天都留出一部分时间来安静的阅读,但这个想法在实现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有意无意的阻碍。有时候课程作业多没看,有时候新上映的新电影跑去gogo嘉和影院没看,刷抖音看朋友圈聚会没看……

然而在后来毕设开题的时候看到赵斌老师的行为实验方向,行为实验方向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每天都重复地做某件事情,直到毕设结束,在这个期间内去发现自己与周边因为每天都在重复做这件事情而产生的变化。不管身处任何情况都要履行,哪怕有一天间断就宣布实验失败。于是我就决定如果选到赵斌老师的毕设小组里,就自己设定每天都进行阅读书籍这个行为。

在运气的加持下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赵斌老师的毕设小组里,喜欢待在赵斌老师小组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的性格,每天都非常有活力,阳光开朗,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环境。后来我们组迎来了第一次小组碰头,大家都讲述着自己的毕设计划,在经过老师与小组同学的讨论后最终。定下了进行40分钟的阅读时间。我觉得挺好的,我已经想象到了我在这个最佳环境里阅读的样子,在学校的宿舍里,室友们都在睡觉,然后我在桌子上打开我已设置好完美角度的一个从大一入学一直用到现在24块钱买的台灯,调节好最合适的暖色光,关上房门,一个人安静的看着书。然而赵斌老师接下来抛出了一个我没想到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知道你每天都有在阅读呢?”是啊,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要不……视频录制?“那多没意思,我们一帮人就搁那一直看着你的脸?”赵斌老师的话让同学们也一个个哈哈大笑。“读书读书,要不你就录音吧,读出来”这……我心想,读出来那感觉不就完全不一样了吗,不过在后来小组同学们的推波助澜下,我还是不得接受了录音的这个方式来记录我的行为实验。

接下来就是列出书单了,我自己比较想看的几本书加上小组同学们的各路推荐,就这样,第1次行为实验开始了,这个时候的书籍是日本设计师佐藤大的《没有废弃的方案》,一段一段的读其实非常拗口,这和直接翻看阅读完全不一样,直接阅读是可以随意的把握节奏,不重要的地方快速略过,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节奏慢下来,也可以返回来再看一次,再不明白就再看一次。可录音读书需要流畅清晰的表述,一遍通过。所以很多时候。书里的内容读是读过去了,但因为是理论书籍,有些地方是不懂什么意思的。后来呢,我就干脆先直接把整本书给看完了消化完了再来录制,这样子的确是顺畅了很多,不过副作用就是原本需要40分钟的任务时间最后平均每天需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这确实是一个笨办法。自己体验过后,让我对喜马拉雅(app)上的主播的崇拜程度直接拉高,能把书读得这么顺畅,还能带上情感让听众身临其境。

录音、做方案、画草图,这种生活节奏持续了一个多月,毕设小组每隔一周碰头一次。干扰我已久的持续性失眠越来越严重,一个星期大概只有两天时间可以潜睡,其他时间都在失眠的困扰中度过。一直无法入睡这直接导致我的精神状态非常差。无奈之下,我和赵斌老师交涉后老师同意我回家里进行毕业作品设计,以语音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汇报。我的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温暖,在家里人的照料和药物的调理下,我的失眠症状慢慢有了好转精神状态得到了恢复,以至于后来2022年的今天回想起这件事情我都非常感谢老师当时的理解与包容。

在家里的我也没有闲着,每天40分钟的录音也照样进行着,在正常情况下每天40分钟的录音行为并不是一件难事还挺简单的,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件事情就变得异常困难,比如亲戚朋友来家里聚会等等,这个时候自己的内心是很浮躁的。还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爸爸身体不舒服我去医院陪护,在医院里,我们住的是多人病房,病房里有三个患者和三五个陪伴的家属,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有人在睡眠休息,所以拿出书本来读书录音怕是会直接影响到别人,所以我就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里寻找着合适的地方,最终无功而返还是回到病房里。等待午餐晚餐大家伙都不在休息的时候赶紧读书录音。以至于当我看到周围人看我的眼神里有种非常赞赏和对我爸爸羡慕的情绪,似乎在说“这孩子将来指定是优秀,来医院陪护都这么用功读书,我要是有个这样的孩子那就好了……”起初的我面对长辈们的这些眼神难免有点尴尬,这让我很后悔,为什么不提前录制几天的录音先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时间久了之后,我们大家都习惯了对方,总之在我准确抓住大家吃饭时间的情况下,也是按时完成的每天40分钟的读书录音任务,这的确是一段奇特的经历。

2019年年末,全国疫情大爆发,全国每日确诊人数持续上升,学校也延迟开学,我们都留在家里做毕设和上网课。我每天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看书读书,基本与自己毕设相关的一系列事情都在这张书桌上完成,我的书桌比较小,放台电脑和几本书也就差不多占完地方了,所以这个时候收纳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每次整理书桌的时候总有些零零碎碎的物品成为收纳进行到最后的烦恼,小吸铁石、回形针、图钉。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没想过用什么方式去收纳他们,只想着需要的时候就拿一个,再需要的时候就再拿一个,但实际上经常是东西拿出来后没用完,但也没有原路放回去,所以越积越多,在我们清理桌面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发现桌子多了这些东西,但这些小文具的价格很低,所以我们就在直接扔进垃圾桶和放回原来圆柱形包装盒之间徘徊。直接扔掉有点浪费,内心的环保意识似乎在告诉我不应该这么做,但放回原位我是真的懒。所以到最后我一般选择第3种方式,用手摞成一堆找个角落放着,想着下次需要的时候就直接在这里拿吧。后来事实告诉我这个想法不靠谱,因为我还是会重新从盒子里拿新的,同样拿出来的比用掉的多,好吧,桌子上又多了一堆小文具。

所以我当时就有了做文具收纳产品的想法,我开始做方案,方案前期我想先设计文具与收纳产品接触的体验,于是我罗列出各种带有爽点的开关类产品,其中包括灯光开关,自动圆珠笔,吸铁石等等,最终选择使用磁铁与金属相吸那一瞬间啪的一下作为文具与收纳物的接触方式。接下来就是造型设计了,当时还不知道这个造型最终会做成什么样子,但唯一确定的就是千万不要做成一个内凹盒子加盖子之类的产品,因为盒子加盖子本来就有了,这类小玩具买来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圆柱形塑料圆筒和盖子,只是我们不想去使用也没有这个习惯去使用而已。那么干脆以展示的方式去做这个产品吧,像展馆里的展台展柜一样,因为前期对这个产品有磁吸的设定,所以展示面也不一定必须是一个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也可以是弧面,斜切面等等。通过磁力将金属物体固定在产品表面上,更加具备观赏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最后使用透明外罩来防止里面的金属文具生锈氧化,同时透明罩子的折射效果也让这个产品从视觉上变得更丰富更漂亮。后期这个作品做成了一个系列三个造型,圆柱体、正方体、八棱柱体。

手板制作完成后和班里几个同学一起租下了一个摄影棚,拍摄加上后期的动画制作,海报等等。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的广美毕业作品展调整为线上展览。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带有一定的遗憾,没有在美术馆里展览总感觉有些不圆满,缺了点什么似的,不过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才可以这么快捷有序的控制住疫情。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如愿迎来了我们的毕业照,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就一个上午我喝了不下三瓶矿泉水,那时候多难现在回想起来就有多美好。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1 评论

添加您的 →

这是行为实验组毕设课题的第一次尝试,其实选择林武鹏作为第一个尝试着并非随机事件。在长久的工作室课上课下交流中,能够感受到林武鹏的多思多想,而且在沟通设计行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对完成这个任务的向往。综合评估,我认为林武鹏是能够完成此项挑战任务的,而且完成此任务是能够对其的成长带来莫大的帮助的。
很高兴,这个过程顺利完成了,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作为第一次行为实验课题尝试,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两年过去了,林武鹏也在设计一线岗位上有了自己的成长,相信在回看这个毕设的时候,也能够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持续的成长才是我们设计师的宿命。期待你更多更好地设计成果,也期待我们忙里偷闲再找机会聚聚。~
对行为实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我对此课题的阐释。

回复 FREEZhao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