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Luonnon Voima植物信号音乐唱片机》

Background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原始社会中,人类依赖自然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来生存和繁衍。他们与自然的联系是无可分割的:通过狩猎、采集和农耕等方式与自然界保持着密切的互动。然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减少,人造环境和技术不断涌现:我们从开放性的体验变迁到密闭性的体验,这种状态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与自然减弱了“关联性”。

人类却总会趋向性地靠近本质,卡尔·萨根曾说:“大自然总是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微妙”,正是这种不可言说的魅力让人类自始至终地去探索有关于它的一切。那些本质的东西无形地激发着我们潜在的意志,塑造着我们的灵感。在不断发展而变迁、踽踽而行的时刻我们觉得我们同周遭生活在一个整体的世界里:生于此,而归于此。正如我们出逃野外、我们追逐日落,我们听到大海的潮声、瀑布的奔腾之音、树叶轻柔摩擦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仿佛是自然界与我们对话的方式。这种美好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而又与当代所处的空间产生出不可避免的分割感。如何建立一种平衡,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灵感

植物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体,它们常被用来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且扮演着观赏性角色。人们对于它们的存在也仅限于“具有美化环境功能和一定美学价值装饰物”的概念范围内。但从生物方面来看,植物体具有自身的生命活动,植物叶片、茎、根等组织部位中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它们也跟人一样,会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也听不见,且没有有一种专门而确切的方式去感受这种变化。“容器”也仿佛只是承载了他们“物理状态”上的一个装置,它们不至于在特定的空间内失去活体,而我想通过一种方式,让它们表达出自身的“主观状态”,这种变化是实际且可观的,3我们能通过此而读懂彼,打破限制范围内的沉默状态,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它们的变化与情绪。

由此,我选择了“声音”这个媒介作为连接三者(植物、产品和人)的一种方式:声音是一种基础的传递信息的手段,它可以用来表达,同样可以进行感知。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感知和逐渐确认和分析外部世界的方式主要依赖生理的条件获取“形象”,这其中就包括视觉的“眼见为实”和听觉的“耳听为虚”。植物作为的是“发出者”,它可以讲述它的变化,产品作为“连接者”,将信息转化成人所能感知的条件,而人作为“接收者”,建立了与发出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

技术原理

植物电信号转化技术旨在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将这些微弱的电信号采集处理并转化为可视、可听的形式,从而让人类更直观地感知植物的生命活动。

本产品是基于传感器、单片机和 Arduino IDE相关软件平台创作的。这是我的技术实现逻辑和相关硬件连接图:

产品实现

在最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整个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它如何会成为产品,而不是一个装置?我们不可能说将植物当成一种实验品,好似在它们的叶子上缠绕各种各样的线,将它们置于一一些实验器设备和板子的旁边,像在冰冷的院房里。它们可以自由生长,有权利不被研究也不被打扰,但是它们同样可以在表达,而我们仅仅需要理解的是如何接受这种“表达”,而不是对它看似产生了干预。我们如何去回应这种“表达”,从来都是形而上学的。

前期探索阶段

如何将每个组件部分去很好地连接,又要将这种实验性言语表达转向一种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而面对新概念理解的态度?它的基准是需要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的,正如我的初衷是用户是可以去接触它,就好像它和所有其他产品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的、且有趣的,它理所应该这么存在的。而并不是成为一种不被理解的事物,一种概念加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载体上,从而传达了某种特定的感觉而已,这显然会违背我一开始所提出的“关联性”的概念。

最终草图

整个外观实现着实是一个反复推敲且不断推倒又重构的过程,最后我汲取了复古留声机的造型灵感,以线条和曲面为基础,将其喇叭的形态以极简的形式出来,极简主义与未来元素的融合,既表达了产品赋予的清晰和熟悉的视觉语言,又通过futurist的造型和材质,为产品注入了一种前卫、科技和实验的精神。而将整体采用黑白配色,黑色代表神秘、未知和无穷,白色代表纯洁和平衡,他们构成了一种混沌,却又是清晰可见的,他们仿佛独立,却又可以包含世间所有的情感。而这也正是我对自然的理解。

使用部分类似于黑胶机唱臂的设计,我将与植物叶片触点设计成为一个可利用旋转的形式的杆,触头为感前端的金属头。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杆来调整与植物叶片的接触角度和高度,从而与植物进行更直接的互动。这种旋转并将杆放在植物转盘上的过程,是用户一种参与感和探索的体验,他们也是这种关联产生的“发起者”。

写在最后

整个设计过程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这其实已经超过了设计本身。首先很感谢FREEZhao导师引导我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基准:在太过具体的时候应该需要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太过发散的时候又需要将自己拉回来好好想想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整个过程来来回回,不过还好最后我没有陷入这两种极端。

本次毕设整体而言我是把它当成一种实验+设计的态度来完成的,也很感谢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去探索一下新的兴趣点。产品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能够改良的地方,不过它证明了一种行为和转化方式与形式的可行性,且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很感谢这些探索的时光。

Enter your email to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One response

  1. 一个无声的有声设计,植物的生长常常是无声的,就像人一样,我们常常翻越一座山够才会发现自己的成长,这种成长是无声的,却有时会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一声呐喊。毕设的一路不容易,希望未来你还能继续成长我,找到自己的声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