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导读

  • 前言
  • 文献研究的两大目的
  • 探索的问题和假设
  •  抽样计划
  • 结果
  • 探索性研究
  • 讨论结果
  • 解释假说和未来研究的途径

信息可视化图

Comments

原文

导读

一、前言

文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自尊心水平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尊,即对自我的积极和相对稳定的评价。青少年的自尊是健康的同伴关系、幸福感和日后成功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如今随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日常的生活愈加融合,了解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既重要又及时。

二、文献研究的两大目的

  • 调查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自尊心的瞬间影响
  • 更精致的个人层面上研究因人而异的敏感性对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自尊水平影响

三、 探索的问题和假设

(RQ1)探索问题1: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较多的青少年与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较少的青少年相比,使用较多的自尊心水平是高还是低。

(H1)假设1:总而言之,青少年的自尊心会因为在过去使用社交媒体的一个小时内得到提高

(H2)假设2: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对自尊的影响会因青少年而异。

四、抽样计划

  • 参与者

采样地:荷兰南部一所大型中学

人数 :387   

年龄 : 13—15岁  

性别占比: 女生54% 男生46%

参与者构成:  

96% 荷兰出生且自认为是荷兰人       2% 其他欧洲国家

2% 欧洲以外的国家

以上参与者构成是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组成结构

  • 参与者教育程度(3部分组成)

44% VMBO 低级中等职业教育 4年制 ————MBO高等职业大学晋升路径

31% HAVO 高级中等教育 5年制 ————HBO 应用型大学晋升路径

26% VWO 大学前中等教育 6年制 ———— WO 研究型大学晋升路径

ESM经验抽样法

  • 为期三周
  • 在软件上每天回答6个问题,总接受126个
  • 每天的检测时间不固定,根据个人的课程安排、周末休息时间而调整
  • 每个参与者可能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平台使用接受不同的问题,但保证受到同样数量的问题
  • 第一次与最后一次ESM调查需完成24个问题

激励措施

  • 每完成一份ESM调查就能得到0.3欧元
  • 每天都有抽奖活动,从前一天完成六道题目的人中抽四位得到25欧元的奖励

五、结果

  • 收到 47,900份 完成34,930份  因技术原因丢失 862份 73%的合格率
  • 参与者平均在一小时内使用社交软件17分钟
  • 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在SMU(社交媒体的使用)的平均水平与自尊心的平均水平呈显著的负值,与个人的(人内)关联趋近于0,但有意义
  • 组内相关系数(ICCs)证实了每天六次的抽样方案是合适的

RQ1:DSEM分析表面,SMU与参与者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意味着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的参与者比花费更少时间的自尊水平更低

H1:平均来说,参与者自尊心并没有因为他们在前一个小时的社交媒体使用而增加或减少,不成立

H2:参与者自尊心变化在前一个小时的SMU预测存在明显的差异,成立

六、探索性研究

  1. 探索了潜在的平台差异对青少年自尊心的影响
  • 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2. 深入探索滞后和非滞后的媒体效应之间的大小差异

3. 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对特定人内的自尊心影响是否对具有不同平均水平的社交媒体使用的青少年们或不同的自尊心平均水平具有差异

  • 结果:社交媒体使用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并没有比社交媒体使用低的青少年具有更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交媒体使用对自尊的人内影响取决于青少年的平均自尊水平,即平均自尊心水平较低的青年比较高的青年人有更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

4. 调查具有适度社交媒体使用的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是否比更高或更低的社交媒体使用青少年经历更高的自尊心水平

  • 结果:没有明确关系

七、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学习,感觉学到了挺多有用的知识,赵斌老师对于我们平日的指导非常负责,平日授课也会将他个人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而这篇文献长达四周的阅读,也让我对于论文基本的阅读素养有了较深的体会。建议将来想要读研或有读研考虑的小伙伴可以来参与体验,会对你之后的方向有个大致的理解。

发现社交媒体使用对自尊的影响是无效的(H1).然而,这整体的无效效应必须根据我们的第二个假设(H2)的能够支持的结果作为解释,该假设预测社交媒体使用对自尊的影响会因青少年个体差异而异。发现大多数参与者(88%)没有经历自尊心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一小群(4%)受到积极影响,另一小部分受到消极影响(8%)

我们的结果显示,社交媒体使用对自尊的影响对每个青少年都是独特的,结果表明总的影响在不同的青少年里是微弱的,但是正面的易感者和负面的易感者都容易趋向积极或消极的一面,同时也会经历反向的一面,即正面的易感者偶尔也会出现负面效果,反之亦然。

八、解释假说和未来研究的途径

  • 揭示了易感者的普遍性,但并没有研究为什么以及何时一些青少年比其他人更受到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
  • 自尊应急理论在未来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信息可视化图(infographic)

Comments

这个课程上的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赵斌老师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平日里亲和的态度,其次文献阅读能增长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前体验阅读论文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素养,这是一般的课程无法带给我们的。这里建议如果有想要考研或者考虑考研的小伙伴来体验这门课程,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理解。

原文

[1] V Patti, Ine, B. , Loes, P. J. , Van, D. , & Loes, K. . (2021). Social media use and adolescents’ self-esteem: heading for a person-specific media effects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 1.

Enter your email to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