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我们理解的潮流是什么?
潮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是人群的集体选择。
随新时代算法的快速发展与 AI 崛起,互联网在日益发展的同时逐渐失去边界感,用户在便捷获取信息的同时被 信息干扰。叠加疫情后经济的下行,困难就业、高频裁员。 映射到个人导致 压力过载、内耗焦虑、身心俱疲。



线上线下调研分析
- 线下调研
明确生活方式后,小组针对“返璞归真”主题展开桌面与线下调研。我们针对受定义人群欢迎的6个场景开始观察与访谈记录。



- 需求点分析


二、生活方式与目标人群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定义
复合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中局部营造自然与简朴的生活方式,用象征性的实践对抗都市快节奏与异化感。我们将此现象定义为:都市下的“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出自道家哲学,字面意思是回到朴素、真实。
“璞”指未被雕琢的玉,象征原始、自然、未受污染的状态。”真”指真实、本真,顺应“”道”的自然之理。在经历复杂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返还,强调顺应自然、保持心灵的宁静,抵御外界纷扰。
目标人群定位
人群定义
我们将人群聚焦在一个非常普遍的人群:高压快节奏生活的都市年轻人。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背负贷款的打工人是极为典型的人群。
User Portrait
根据人群、生活方式定义及需求分析,我们明确了两张用户画像,分别对应两类典型人群。
用户画像01

基本信息
姓名:小王
年龄:22岁
性别:女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大四
状态:正在准备秋招,兼顾论文与实习
收入:有限,主要父母支持和实习补贴
居住:宿舍
生活状态
每天在校内和招聘会、图书馆之间奔波。
情绪起伏大,常因“简历投递无反馈”“面试等待”焦虑。
时间碎片化,常常学习、面试准备和社交难以兼顾。
痛点
面临就业压力,未来不确定感强。
缺乏长期稳定的放松渠道,容易焦虑。
经济有限,消费倾向实用、性价比高。
需求
在紧张学习和面试间找到“自我掌控感”。
需要低门槛、高情绪的方式,帮助自己安定下来。
希望有能即时获得反馈的活动(例如植物养护、手工小物)。
返璞归真实践偏好
瑜伽:专注呼吸,缓解紧张,感受身心平衡。
种花/小绿植:无需太多照顾,能看到成长,寄托心情。
编织/手工:在宿舍安静时光里,沉浸式体验,有成就感。
用户画像02

基本信息
姓名:王强
年龄:29岁
性别:男
职业:金融公司人事
状态:未婚,需承担车贷、租房、养老
收入:12000/月,但支出压力大
居住:天河区合租公寓
生活状态
每天工作节奏紧张,需面对招聘压力和企业人事事务。
经常加班,周末有时也要处理工作,时刻被工作困扰。
财务负担重(车贷、房租、赡养父母),缺乏“安全缓冲”。
痛点
长期精神紧绷,缺乏有效的减压方式。
空间有限,居住环境缺少自然感。
容易陷入“时间被工作剥夺”的感觉,没有生活掌控感。
需求
在工作与生活的夹缝中寻求小型庇护所。
需要高效、便捷、能快速带来放松感的返璞归真方式。
渴望通过一些自然或仪式化实践,重拾“属于自己”的节奏。
返璞归真实践偏好
茶馆:下班后以饮茶代替应酬,低成本调节情绪,获得仪式感。
陶艺馆:偶尔体验,追求独特物品,作为释放压力的手段。
公司楼下的绿化公园:短时间散步,利用植物与自然气息放松
三、品牌定义
品牌定位
澄刻 CHENGKE
标语(Slogan)
感受,此刻澄明。
解释与三维
澄明内在、澄清欲望、刻在当下。
品牌定位
澄刻是一个面向都市高压人群的生活方式品牌。
我们通过兼具便利性与自然感的产品,打造“返璞归真”的用户体验,帮助人们在快节奏中自我思考,找到身心的平衡、获得个体的澄明与群体的自洽。澄刻帮助您在都市的快节奏中找到自身方向。
品牌独特性
澄刻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 理念独特性:“在便利与高压的当下,保持自然与纯粹的体验”的生活主张,不是逃离都市,而是在都市中创造可被感知的时刻。
· 产品独特性:澄刻的产品形成较为清晰的产品矩阵,围绕品牌理念传达都市下返璞归真的理念。
· 情绪独特性:与市面上单纯减压、发泄、疗愈类的产品不同,澄刻更注重帮助人们澄明内在、刻在当下、感受真实,即通过产品与用户的链接,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到自我,放松身心,活在当下。



品牌愿景
澄刻希望成为都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高压环境下的人们提供可持续的身心支持与精神陪伴。让人们更好的澄明内在、刻在当下、感受真实,进而坚定自我、调整状态,收获更美好的生活。
四、方案设计产出
品牌设计
品牌-澄刻 CHENGKE

为保证品牌的统一调性与传播的视觉一致,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品牌规范,主要规范包括,品牌Logo、字体、色彩系统以及排版四部分的规范与延展。
这极大提升团队的有效沟通和产出效率。


Product Design
产品-呼吸种子 Respiratory Seed

呼吸种子 Respiratory Seed
当选择悬而未决,我们总在寻找一个出口,渴望听见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呼吸种子”,正是为这份渴望而生 —— 它不是冰冷的电子设备,而是承载自然哲思与自我探索的仿生伙伴。
用每一次 “呼吸”,为你揭开内心的答案。
随时决策,小巧便携
Decide and portable
呼吸种子小巧轻盈,可随身携带。无论日常通勤或办公学习,只需轻握手中,便能随时获得决策灵感,让自然智慧伴随每一次选择。
自然色系 Natural color scheme
多种自然色系,每种颜色呼应不同心境,用户可根据情绪或喜好选择专属自己的“心灵伙伴”。
寻找你内心的答案
Follow your heart
挤压时,表面会随机形成“纹路”(不同角度不同力度都会导致产生纹路的随机性)仿佛种子在呼吸,纹路就是答案。
动态流体结构 Dynamic Fluid Strcture
触感柔软变幻,让答案以“呼吸痕迹”的形式浮现于指尖,真实可感。





产品-方圆灯 Squircle Light

方圆灯 Squircle Light
“方圆相济”的方圆哲学,即在原则与变通之间找到平衡。方,象征规则、秩序、底线,是生活中的压力。圆,象征圆融、变通、适应, 是生活中的修整。方圆灯,则是两种状态切换的开关。
模式·方 Square
冷光模式,适合用于工作状态。
轻拍灯壁即可进入25min专注模式。
模式·圆 Circle
暖光模式,适合用于休憩状态。
轻拍灯壁即可进入冥想模式,辅助您的呼吸与放松。
专注模式 Focus
专注模式是冷光模式下的子模式。
功能为常亮25min后短暂暗下5min,辅助您的工作效率。
冥想模式 Meditation
冥想模式是暖光模式下的子模式。
通过灯光的亮暗调节您的呼吸与放空,辅助您的休息。
小巧精致 温暖可握 warm and holdable
灯体直径90mm,质量轻巧且有质感。灯体表面为硅胶材质,质感柔和,易拿握且易切换功能。
挂绳便携 长度可调
Adjustable Lanyard Length
暖光模式,适合用于休憩状态。
轻拍灯壁即可进入冥想模式,辅助您的呼吸与放松。





产品-“涟漪”碗具 “ripple” bowl set

“涟漪”碗具 “ripple” bowl set
”投石入水,泛起涟漪“——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当下之事,这份心也会如涟漪般扩散,影响生活的其他放慢,带来平静与满足。
碗的不稳定设计正如我们纷扰的内心,只有双手扶持才能获得安稳。
重拾时间 regain time
通过对餐具的设计,提示引导用户在用餐时将注意力放在”用餐“此行为上,创造一个”无手机“的状态,帮助用户重拾对时间的实感,获得专注与平静。
手持引导 hand guidance
碗壁、杯壁、筷身此类与手接触的地方都设有凹槽,用于引导用户双手都投入到”吃饭“这个行为中。
晃而不倒 双手捧握 use with both hands
碗与杯子参考不倒翁的配重与构造,使其在使用时会向任意方向摇晃,但不会真正的倾倒,引导用户在吃饭时使用双手。
”涟漪“承托 ripple and carry
餐盘内部模拟”涟漪“的形态做环绕式的突起纹路,最内圈的”涟漪“尺寸刻刚好承托住晃动的碗底和杯底,可切换用餐方式。





产品-织刻Woven Moments


织刻Woven Moments
时间无形、抽象,匆匆流逝后难以捉摸。人们渴望一种方式,能让时间的流逝被看见、被触摸、被感知。我们以织布机的经纬作为记录的切入点,经线代表客观时间、纬线代表主观世界。经纬交织,记录下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一天,最终形成一块有形的织物。
织刻(Woven Moments)APP是织刻产品的配套工具,以“锚定当下感知”为核心,助用户深度觉察情绪与生活状态。区别于普通记录应用,它通过智能追踪+手动标记,记录日常事件频次与情绪波动,将模糊时间与情绪转化为可视化的织布“方巾”。具象化呈现助用户跳出“当局者迷”,直观观察时间分配与情绪关联。当碎片数据凝结成生活画像,用户可系统认知自我状态,主动调整节奏,真正实现“刻在当下”的觉察与成长。
APP 实时智控与记录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Recording APP
与织布机相配合工作,全面记录您的日常。方巾作为最终产品,是因为它们天然带有“温暖”“陪伴”的属性。
交织的经线与纬线
Interwoven Threads and Lines
经线代表客观时间、纬线代表主观世界这代表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一天。
无需操作的生成
No Operation Requiredtion
在您日常使用手机的同时,APP会在后台安静地记录。最终,它会生成一份独特的“情绪色彩配置文件”。
环保与材料可持续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一个季度织成的方巾,正好对应毛巾的健康更换周期,产品的更新与时间的节奏相呼应。选用可降解纤维作为材料,毛巾完成陪伴后,被自然分解回归泥土,进入下一个循环。时间不只被记录,更是在延续一种温暖而环保的生命力。








产品-共签·Co-Sign

共签·Co-Sign
帮助群体建立深度沟通与共同决策,随机与偶然为每个人创造了平等的入口,使声音不再被忽略或淹没相比传统的会议工具,共签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对话的容器。共签·Co-Sign 提醒我们让个人的命运在群体中交织,回应当代人对关系与共同体的渴望命运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在随机与对话中,编织出群体的意义。
个人圣杯 Personal Holy Grail
您是否犹豫不决?不管是生活琐事还是重大抉择。让个人圣杯帮助您更深刻的自省与消除内耗的绪
群体圣杯Group Holy Grail
通过掷杯与抽签的方式,让群体从真实的自我表达出发而非急于寻找答案。随机与偶然创造了平等的入口。
圣杯签筒 Holy Grail Signed Tube
用于存放的签简,产品使用再生塑料的环保材质,由弃塑料再利用而制成。
签(个人签、联结签、思考签)Signs
签共由个人签、联结签、思考签组成,每部分的签具有不同的功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共签·Co-Sign·产品使用说明

宣发与销售矩阵
线下门店与线上运营
线下门店:澄刻·生活体验馆
选址于都市中心文化产区,具有艺术氛围,有利于目标受众的审美认同,打造品质生活场景,便于对标对应消费群体。
空间处于都市的同时融入自然元素、灯光,打造一个隔绝外界喧嚣的体验馆。
安静,有质感的空间。引导人们慢下来,关注当下,将产品和自我建立深层联系引领人们进行此类生活的体验。
线上运营
澄刻社区的建立。建立与品牌调性相符的话题并通过一定的优惠体验引导客户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吸引更多用户。
与相关调性博主、达人合作,利用影响性与垂直受众群体,传递品牌理念,巩固生活方式人群。线上销售我们在淘宝、小红书、京东、得物均开设官方店铺,充分利用成熟电商的便捷性。线上营销矩阵

作业呈现






五、课程总结与感想

李筠盈
这次课程以“生活方式”为起点,逐层展开,从理念理解到产品实践,再到团队协作,完整地推动了项目的落地与完成。十分感谢我们团结有力气的组员家人们!这次课程收获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在设计层面,我学会了如何让产品的 LOGO 与整体矩阵更加契合,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主动进行结构堆叠与机构排布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对产品可行性的把握。打样环节,我体会到必须在前期就对结构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否则很难顺利完成后续制作。与此同时,我也尝试将产品放入真实场景中去思考,设计服务流程与使用规则,这是此前未曾接触的内容
在表达层面,我对展板和网站的信息梳理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呈现项目成果。
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是时间管理的锻炼:在同时推进两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其他事项,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多重任务间找到平衡并落实到位。
徐嘉璐
本次课程中,我们从基本概念出发,到发现生活方式,挖掘真实需求,逐步搭建出逻辑完整的品牌架构。课程中,团队合作的默契,共同推动项目的完成。
于我而言,课程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品牌层面,短时间内的品牌规范、产品手册与品牌框架的搭建,这极大提升了我的产出效率和整合能力。产品层面,我对产品的结构可行性有了更深入了解。也接触到不同的打印材质,明确了这部分知识的不足与可深入的方向。
最后,感谢老师在课程中提供的学术与实战经验帮助。同时我将带着生活方式的思维进行接下来的设计与自我成长。
赵佩盈
在这门以“思不停潮,潮不停流”为主题的课程中,我们通过线下考察和品牌构建,深入理解了“潮”的多元内涵,也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品牌实践。
我们小组将“返璞归真”作为品牌的核心主题。在调研阶段,我们走进了道观、瑜伽馆、茶馆等场所,试图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找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基于调研成果,我们创建了品牌“澄刻”。品牌构建过程中,我们不断推敲思路,也多次熬夜完善方案。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仿佛成为了“高压年轻群体”的一员,切身感受到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焦虑与渴求。这种身份的“代入”,反而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澄刻”所倡导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理念,更是一种可践行的心灵疗愈方式。
回顾整个课程,我由衷感谢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组员们无私的协作,以及所有受访者真诚的分享。这门课中的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调研、每一次修改,都像是一节节生动而深刻的社会课与人生课。课程虽已结束,但“思不停潮,潮不停流”的理念将继续影响我对设计、对生活、对自我成长的思考。
杨洁璇
我们对“潮”的理解从模糊变得真切。对生活方式从初接触到深入思考,我们小组聚焦于“返璞归真”,如何缓解都市下的高压,在喧嚣之外探寻生活的本真,做自己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道观静坐、于茶室交谈,试图捕捉喧嚣时代中那一份安静的本真。我们由此诞生的品牌“澄刻”由此诞生的品牌“澄刻”,不仅是理念的凝结,更是一次自我映照。我们将想传递给大家的精神力量,都融入在品牌与产品之中。
感谢各位老师们的引导、组员的协作与受访者的分享。“思不停潮”的思考,将持续流淌于我对设计与生活的理解之中。未来的设计者不仅是造物者,更应是生活方式的思考者和提案者。设计,最终服务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以及人所向往的生活。很感谢这门课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观察世界的新窗口。
甘润祥
在“思不停潮,潮不停流”课程中,通过实地调研与品牌构建,我深解“潮”的多元内涵。小组以“返璞归真”为核心,走访茶馆、公司楼下,挖掘现代人本真需求,打造品牌“澄刻”。
熬夜推敲方案时,我们既体会到高压群体的焦虑,也明晰“澄刻”不只是品牌,更是可落地的生活疗愈方式。
感谢老师引导、组员协作与受访者分享,课程的每一次讨论、调研都是生动的社会与人生课。课程落幕,但“思不停潮”的理念,将持续指引我在设计、生活与自我成长中前行。
庄嘉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的了解了生活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发现好的设计从不是造物而是懂人。经过线下多个地方的调研,发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存在独特的一面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到大同,从而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在这门课成中,老师曾对我设计的产品提出过疑问,说我缺少了对用户同理心的设计心理,让我对此引起重视。我以后在设计一个产品前,会告诉自己:设计师是要做生活的翻译官,未来无论做哪类产品,都会先问“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真正需要什么?”
小组作业中我担任了“UI设计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从没做过UI,所以在这门课我也学习到了不少关于平面交互ui的知识。这门课程很好的让我体验了一次完整的设计过程,从调研到建立方案再到深入调研,设计品牌,ID,到产品到交互。让我感觉一个月的时间其实也很短,是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老师非常努力的指导我们,还要感谢我的小组成员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辛苦大家!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