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涵:
大四的最后一堂课是赵斌老师的《自然共生》,让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毕业创作的日子里也和老师一起奋斗。这半年的行为实验也算是我给自己挖下了一个巨坑,但是俗话说的好:自己立的flag,怎么都得那啥完……
于是,我开始了半年的健身之路,这对我的影响无疑也是终身的。
选题原因
说到这个选题,我从小到大由于不怎么长肉,身材一直属于一个骨架状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被家人或者朋友说:“看看你瘦的!”尤其是逢年过节拜年的时候,受老家对身材审美的影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身材太瘦。而且由于不健康的体态,整个人都是一种含胸驼背的状态,看起来比较缺少精气神。外界的评价,加上自我不满,(包括在腾讯文档写上选题的时候我错过了最后的更改机会,我就成为了本届唯一的行为实验组 :)
我永远都记得是那个罪恶的夜晚,我打开了b站的塔罗占卜,说我未来的半年将会是一个消耗巨大体力的半年,在健身或是乐器上会取得很大进展,然而,健身对我一个肥宅属性的人来说,是一个从未步入的领域,让我好奇。所以和导师确认选题的时候立下了健身半年的豪言壮志,扬言自己要从100斤增重到120斤,后面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是多么的不容易。
首先是这个选题的强制性,任何一天的中断都会让实验宣告失败,然而,健身其实是有休息日的,这样我们的肌肉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得以恢复,所以半年来我的身体一直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再其次,实验需要记录,不然外界会产生质疑,所以老师建议我通过视频快播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无疑雪上加霜,让我想起疫情期间的体育网课,就是让我们拍视频上传自己的居家运动……
一开始,我在宿舍的走廊铺上瑜伽垫,打开keep进行训练,不远处架上自己的旧手机进行拍摄,看着对面宿舍楼从熟睡到起来刷牙,眺望对面的我在健身,也经常在锻炼的时候碰到过隔壁住着的外教,令我小小的社恐和不适。那时候刚好我在公司实习,所以每天我都六点五十起床(现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经过一个小时的健身后,上班通勤,开始新的一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剪辑视频,打上字幕,加上背景音乐,导出,发布动态,再分享到朋友圈。确实早上的锻炼能够让人一天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好的开启,这段时间也是我作息最为规律的时光,再加上公司的伙食比较好,我的增重之路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后来,我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健身方式了,既然是健身,为何不到健身房去更加系统的健身呢,于是我办了健身卡,买了蛋白粉,穿上了从来不会穿的运动衣(后面就随便穿了),经历了初学者进入健身房的无所适从,如果说上一个行为实验的师兄是通过录音的形式,在一个较为具有稳定性的场所进行记录(在看到了师兄的自述后发现也不尽然),那么我通过视频记录,主观上来说我会更加艰难,除了要研究动作是否做的标准,还要在几组训练之后不断进行拍摄角度的调试,所以我的训练可能只有三四十分钟,但是一通操作下来会需要更久的时间,往返健身房的路上也是通过踩单车来进行一个热身,所以我的腿要比之前粗了不少,而且在这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健身的朋友,也感谢他们对我健身上的指点,让我能够走到一个新的领域而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到苦闷,这也涉及了社交层面的东西。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里,首先满足强身健体的健康需求,其次是社交需求,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内在动力等等。
灵感来源
健身、录视频剪视频、实习、毕设、这种生活持续了几月,我的脑子里产生了先追求痛感的极端想法:先把重量压在痛感这边,身体会自动用快感来平衡这个天平。 可能大家听过——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他是我们快乐的源泉,然而这种快乐是有代价的,神经学家发现:大脑产生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重叠的,每一次多巴胺所产生的快感,身体会自动用一定的痛感来平衡他。
就像《多巴胺国度》这本书里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有一个天平,当我们玩游戏、买东西、刷短视频、吃巧克力时,天平会倾斜在快感这一边,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自然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自动产生一些痛感来稳定这个天平。这个现象在生理学叫做体内平衡(homeostasis)。
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会让天平恢复到偏向于痛感这一边,在这一瞬间我们会有两种感觉:想要更多以及焦虑。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一段时间之后,他会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整个这个过程都是一个健康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状态,因为只有恢复到这个平衡,我们才能重新体会到快感。但试想,假如我们在由痛感恢复到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往快乐这边加砝码,会发生什么——身体会产生更多痛感来稳定这个天平,也就是我们会想要更多,更焦虑,然后继续用更多的快感来掩盖这些情绪,身体产生更多痛感。无限循环之后,我们这些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就会长时间在天平上待着不走。
这时我们不仅体会不到快乐,而且只能通过不断消费这些行为来维持正常的状态,最终不断追求快感的这些行为会让我们进入到多巴胺枯竭的状态,以至于很难做一些困难的事情。 在了解到大脑的工作模式后,我们能不能反过来利用这些规则,来不那么焦虑,甚至完成一些平时很难做到的事情呢——那就是追求痛感。
而在追求痛感过后,大脑会判定是完成了一项挑战,除了分泌多巴胺,还会分泌另一种物质——内啡肽作为奖励,他在止痛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追求快感不同,痛感所产生的快乐,不仅不会让我们焦虑,反而会缓解焦虑。
所以我想要管理我的多巴胺,这也就是我毕设的核心内容。每天睡醒之后,假如我们先做困难的事情,比如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养成一个新的爱好,因为多巴胺比较充足,我们反而会从这些枯燥的事情中体会到快乐,而如果我们先做高多巴胺的行为,再做这些事情,我们会觉得更加困难。
而且,当我们在娱乐的时候,我们要降低对快感的期待,氪金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他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于奖励的期待,而不是奖励本身。当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抽到这个人物的概率为100%,那么本质上这是一种买卖行为,我们的多巴胺并没有提升很多,而当概率调整在50%,多巴胺就会得到极大的释放,这种现象叫做——奖励预判误差
DUO APP
我把这些宝贵的想法放入了我的APP里进行实现:首先,我们为自己创建新的目标,设定好任务的期限,通过多重视图模式的辅助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晰任务的轻重缓急,通过多巴胺和内啡肽作为一种货币符号,多巴胺值在我的游戏规则里指的是专注的时长,每多专注一分钟,多巴胺值就会随之增长,而内啡肽值指的是完成任务的数量,是一个在完成任务后给你记录的平静感和满足感的象征,比多巴胺更加的来之不易。而多巴胺值到达一定程度后,也就是APP的使用时长到达一定后,我们可以在多巴胺商店里进行奖励的兑换,这一环节会让我们追求痛感的行为得到正向的强化,搭配上硬件产品,我们可以在后台数据里得到专注数据可视化的反馈。
DUO 计时器
在硬件的产品上,我选择用计时器这个产品,通过对办公还有健身场景的划分进行孪生设计,他们也代表着一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两面,虽然都是自己,但不变的都是对任务和事情的专注执着。
不同于常规的数字显示计时器,办公状态下,我们会时不时的拿起手机,本该进入心流状态的我们收到了各种外界资讯的干扰,变得无法深入思考,我们选择好模式把手机放在nfc感应模块,开始专注,手机会自然的进入锁上的模式,在专注时长达成后,侧面的呼吸灯会缓慢发出灯光提示用户可以进行休息了;
健身场景下,手机作为一个干扰因素,也经常影响我们的健身效率,假如手机作为计时,放在地上,那么我们低头看手机屏幕难免会产生颈椎的不适,而且健身器械很容易对手机屏幕造成伤害,这里的产品是作为健身的组间休息计时器,它可以通过简单的时间设置,以30s为单位,背后的磁吸结构可以让他吸附在任何健身器械上,当计时结束之后会发出简单的声音提示,提醒我们进行下一组训练,而按下接触面较大的按钮会让时间回到之前设定好的,以此进行循环往复。
但是在硬件产品上我坚持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我想选用三角形作为产品的主要造型,而老师说三角形是一个没有向性的形状,而对于建模,我只是会放样,单双轨,倒圆角的水平,一切都是那么的现学现卖,办公版相比于健身版的风格多了一些圆润优雅,而健身版更加的硬汉,冷静,产品造型方面老师说我起码还要经过两三个项目的打磨,所以对于毕设来说,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结语
之所以选择任务管理作为我毕设的选题,因为我也是一个对时间把控并不到位的人,所以都还在路上,毕设是对我时间把控的一大考验,也是对我生活方式的一个疑问。
就像著名的脑科学家Andrew huberman所说:“多巴胺是我们人类寻找未来资源的货币,我们只有认识并管理他,我们才不会过度消费这个货币。“ 作为一个人,我们本应该有能力去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学习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但在现在这种高度诱惑的环境中,似乎只有管理好多巴胺,才能实现这一点。
(以上脑科学内容出自b站up主——帅soserious,是一位宝藏健身博主,看了他的视频给了我毕设很多的启发。)
最终视频
在健身的一段日子里,半年的坚持是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身材,终身的爱好,以及对身材的指标,他人的看法没有实验开始前那么在意了,包括对身体的认识,对肌肉的发力感的掌控,认识了新的朋友,发现大家对行为实验的包容度都很高,都表示理解,也带动很多人树立了健身的意识等,也感谢FREEZhao老师对我毕设的支持与鼓励。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也将抛开摄像头继续在健身房里自由的健身,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也谢谢观看到这里的你。
——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