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ource Like Any Other? Field and Survey Experiment Evidence on How Interest Groups Shape Public Opinion

《与其他来源一样?关于利益集团如何塑造公众意见的实地和调查实验数据》

作者简介

Andreas Jungherr: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Jena

Alexander Wuttk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nnheim

Matthias Made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nnheim

Harald Schoe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Konstanz

出版杂志:《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71卷,第2期,2021年4月,第276-304页

出版日期:2021-04-25

《与其他来源一样?关于利益集团如何塑造公众意见的实地和调查实验数据》 这一篇论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入手,围绕着利益集团如何塑造公众意见展开实验和调查。由于利益集团与其他公共传播者(此文以政党为例)的公众形象存在差异,因此,该论文提出了一个利益集团说服理论。该理论是与来源有关的倾向性,如可信度评估,在调节利益集团的说服性诉求(诉求手段)的效果方面,不如那些高知名度的传播者(本文指政党)。因而在两者的传播运动中,可信度评估在调节说服性诉求(诉求手段)的效果方面,是有差异的。

  1. 研究概述
  2. 研究的内容
  3. 研究过程
  4. 研究结果
  5. 研究的成果
  6. 研究的局限性
  7. 关于该研究的未来展望

1.研究概述

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地与公众传播,但我们对它们在塑造意见方面的有效性知之甚少。由于利益集团与其他公共传播者不同,这篇论文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利益集团说服的理论。

利益集团通常在公众中的形象很低,因此大多数人不太可能对他们有强烈的态度。所以,与来源相关的倾向性,如可信度评估,在调节利益集团的诉求手段的效果方面,不如那些高知名度的传播者的诉求手段。

论文的研究者们在多项大规模研究中验证了这一论点。

2.研究的内容

文章先讲述了以下这几部分内容:

①利益集团的定义;②利益集团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发生了改变;③近年来出现了新型利益集团,它的公共传播活动有了新的变化。

经过查找相关文献,论文发现,利益集团传播运动的效果没有被理论化或者测试,只有少数对于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得出结论,这些利益集团可以作为有效的传播者去说服接受者。这也就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这一块的数据有些薄弱,是可以进行补充和做研究的一部分。文中稍微介绍了一些劝说效果的形式,在之后的假设1当中,也是以劝说效果的形式这一角度去思考的。

于是,依据以上的推论,得出了假设1:

H1:利益集团的沟通干预通过
(a)增加一个主题的突出性,
(b)改变对该立场的态度,
和/或(c)增加所提出的论点的可用性,说服接受者他们所争论的立场。

接着文章讲述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①利益集团的公众形象较低;②利益集团的公众形象与政党的公众形象有差距;③传播研究产生的核心见解之一可能不再适用于利益集团的公众传播;④利益集团作为传播者,它的意识形态或党派划分没有那么明确,说服效果不受政治派别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可信度评估对于利益集团在传播中的说服力。“可信度评估对利益集团传播的重要性有多大说服力”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也就是说,可信度评估对于那些本身很出名的信息来源的说服效果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对于利益集团则是不同的,对于利益集团而言,由于它本身的公众形象较低,因而接受者可能会对它不熟悉,也就不会有可信度评估可以借鉴。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预先的可信度评估,公众对于信息的来源将更多的依托于自己本身的态度,接受者对来源的可信度评估越确定,这些评估在评价信息时就越有意义。

通过以上的推理,得到了假设2和假设3:

H2a:与政党相比,受访者不太可能对利益集团进行可信度评估。
H2b:受访者对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的确定性低于对政党的可信度评估的确定性。
H2c: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没有系统地与政党身份挂钩。
H3:可信度评估对政党传播的说服力的影响将大于利益集团传播。

在这一部分的假设当中,作者还考虑到了一个问题,在利益集团当中,它们的公众形象也是有高有低的,如将政党与少数相对突出的,拥有高公众形象的利益集团进行比较,就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①可信度评估可能会增加或减弱对他们的吸引力,就像他们(可信度评估)对政党的吸引力一样。

②公众形象(公众知名度)较高的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对其信息的处理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因此,作者认为,H2a、H2b、H2c和H3中预期的情况是否也适用于具有相对较高公众形象的一小部分利益集团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3.研究过程

该篇论文一共进行了三次研究,三次研究的研究内容分别为假设1、假设2和假设3。

在三次研究当中分别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

①研究1(假设1):采用了实地和调查相结合的实验设计

②研究2(假设2a-2c):访谈

③研究3(假设3):调查实验

研究1(假设1):

研究目的:来研究一个在竞争和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相对低调的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的效果。

实验的内容:①测量了公众对TTIP的态度;②人口统计学特征;③以及预计会调节计划处理效果的倾向。

研究中选择进行研究的利益集团:德国商业团体Arbeitgeberverband Gesamtmetall(德国金属和电气工程行业雇主协会联合会)

实验时间:该实验在2016年4月21日至6月22日期间,分三波进行

实验对象:德国大型在线小组Payback的成员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者们采用了配额制,一旦受访者在德国在线人口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就阻止其进入调查。

比较实地和调查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补充了解其对受访者的影响。研究者们利用了两种实验模式的优点。

研究方法: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的方法来确定哪些变量会影响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的效果。

对于三个小组调查中的每一波,研究者们将三个因变量(TTIP SALIENCE、TTIP ATTITUDE和NUMBER OF PRO-TPIP ARGUMENTS)回归到表明受访者处理分配的虚拟变量上。

为了提高效率,研究者们还对因变量进行了处理前测量。

研究2(假设2a-2c):

研究目的:为了评估政治行动者的公共形象,以衡量其可信度评估和相关态度的确定性。

调查的大体内容:询问了调查对象,在就环境问题进行交流时,认为某个团体或政党的可信度如何。

在研究中用于测试的利益集团及政党:一共对10个环保组织(在德国联邦政府注册)和6个政党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在2020年3月31日至4月6日期间

调查对象以及样本总量:德国在线小组Respondi的700名成员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者们采用了配额制,一旦具有特定人口特征的受访者所占比例达到与目标人口相当的水平,就阻止其参与调查。

研究方法:使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以衡量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和相关态度的确定性。

研究者们把组织在环境问题上的可信度作为因变量,对受访者的政党认同(用六个双向变量衡量)进行回归。

研究3(假设3):

研究目的:对比可信度评估在处理来自不同类型的政治行为体–即具有较高和较低公众形象的政党和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中的作用。

调查的大体内容:作者们设计了一种处理方法以支持一项环境政策,该环境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因建筑中低效的热隔离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研究中选择进行研究的对象:高知名度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低知名度团体–德国自然保护协会;政党选择了德国基督教民主党(CDU/CSU)

调查时间:2020年4月28日至5月13日

调查对象:德国在线调查小组的成员

研究方法: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测试可信度评估对劝说效果的调节作用。

为了研究来源可信度的作用,研究者们测试了当相同的信息被归于一个政党时,对选定来源的可信度有积极和消极评价的亚组的态度变化水平是否不同。

4.研究结果

结果1[研究1(假设1)]:

在之前的测试当中,发现了对假设1的支持。

结果表明,利益集团干预对公众舆论是有影响的,但是单一干预(比如说以信息函的形式)对于影响舆论的效果是短暂的。

基于此结果,为了能够初步了解接受者对一个信息源的先前态度是否会调节具有低公众形象的利益集团的说服手段,论文重新估计了前面所报告的回归模型,增加了治疗假数和受访者先前对发件人的态度之间的交互项。

重新计算之后,得出结论:这些发现与作者们关于公众关注度低的利益集团的说服力的论点是一致的。然而,还没有提出系统性的证据来支持该论点的主张。即利益集团的公众形象相对较低,而作者还没有直接测试不同发送者的信息的效果,这也是下一个研究中将要讨论的问题。

结果2[研究2(假设 2a-2c )]:

对于假设2a的测试结果:

可信度评估的分布支持假设2a,即受访者对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要比对政党的可信度评估少。同时,与政党相比,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的差异性更大,这也印证了前面所说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公众形象也存在高低差异。

对于假设2b的测试结果:

结果符合预期。在对某一特定群体进行可信度评估的受访者中考察他们对可信度评估的确定性,受访者对利益集团的可信度评估比对政党的可信度评估的确定性低。

对于假设2c的测试结果:可信度评估与政党归属只有微弱的关系。

结果3[研究3(假设3)]:

数据支持假设3,在同样的说服力处理下,当信息来源是一个政党时,受访者依赖先前的可信度评估;当消息来源是一个利益集团时,则不依赖。

研究3的结果与更广泛的论点相一致,即在利益集团信息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中,诸如可信度评估等预先处置的作用不大。

5.研究的成果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①该篇论文已经表明,利益集团和其他比较熟练的传播者一样,有可能塑造公众舆论(研究1,研究2的预先测试)

②但是,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不是总是能够成功说服公众的(研究3主要测试)。

③在文中,还提出了证据证明利益集团通常公众形象较低,人们对于利益集团进行可信度评估的评率要低于对政党的评估。

④相应的,可信度评估并不像政党那样对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效果有调节作用,即可信度评估对利益集团的传播干预效果的调节作用很弱。(研究3)。

该篇论文的意义、成果:

①本文研究了利益集团开展的传播活动是如何塑造公众舆论的,并且了解了他们作为公共传播者的作用;

②它为关于利益集团作为公众传播者的新兴文献做出了贡献;

③通过增加作者们对于新型传播者相关的特征和效果模式的理解,在总体上推进了政治传播研究。

论文的影响、作用:

①本文的发现对利益集团信息宣传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政党传播的说服力仅限于对这些政党的信息持开放态度的部分人群,甚至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而许多利益集团则有可能成功地向整个公众传播。

②该论文研究表明,接受者从低公众形象发送者的来源暗示中获得的信息很少,因此,说服手段的影响取决于信息本身的强度。而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广泛地推测来源可信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③如果人们对发送者不持有有意义的可信度评估,这些评估就不能影响对信息的处理。因此,这篇论文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与来源相关的倾向性在说服中的作用。

6.研究的局限性

①该篇论文研究所提出的证据只来自于一个国家的背景,所以不能肯定这些发现和影响是不是在其他国家背景之下也适用;

②利益集团的公众形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③利益集团的公众形象的动态及其对公众层面的来源可信度评估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④没有系统地研究一个特定问题领域的不同特征如何可能加强或削弱基于来源的节制效应。

7.关于该研究的未来展望

作者对于该理论的展望:

①未来的研究应该系统地探讨这些可能性,以探索论文作者们的研究结果在不同问题领域的普遍性;

②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考虑重复信息的累积效应;

信息可视化图(infographic)

3.感想

这四周的课程,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算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上课风格也很有趣,我也从老师那里学习了不少。整个课程下来,除了培养了思考能力,我觉得很大一方面也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如何将自己几乎不怎么涉足的领域的知识消化和吸收是我这四周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就是提炼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我这两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在未来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四周的时间过得非常充实,感觉自己又学习了不少知识,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继续以认真的态度去阅读和学习新知识。

4.原文链接

Jungherr, A., Wuttke, A., Mader, M., & Schoen, H. (2021). A Source Like Any Other? Field and Survey Experiment Evidence on How Interest Groups Shape Public Opin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71(2), 276-304.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