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潮流是什么
潮流是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群体内,新兴的、被广泛接受和追随的风尚、品味、行为模式或思想观念,潮流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在态度和文化符号,代表时代精神和个性表达的结合。
潮流背后的心理学
潮流背后是模仿行为和社会归属感,是人类天生的需求。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环境等影响,并希望通过类似的方式融入群体。然而同时,潮流也包含了自我表达的部分,我们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潮流元素,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态度和兴趣爱好。
生活方式是什么
生活方式指个人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行为模式、习惯和价值观的总和。涵盖了衣食住行、社交、休闲、工作等多个方面,受到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同时体现了个人或群体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线下调研

KKV —— “探索、发现、惊喜”的剧场
KKV倡导“万物皆可赏玩”的潮流探索主义。它针对Z世代年轻群体,提供了一种充满好奇心、乐于社交分享、追求新鲜感和视觉刺激的生活。生活不是修行,而是一场盛大的、值得打卡的派对。

MUJI——“自然、当然、无为”的哲学
MUJI反对过度消费、拒绝浮夸的品牌标签和设计。倡导回归物品的本质,关注生活本身,追求一种去除冗余、内心丰盈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带有东方哲学和禅意的“减法生活”。
二、生活方式与目标人群
生活方式的介绍
在当今繁杂的社会生活中,网红经济导致热门景点、城市陷入拥堵、商业化和体验降级。社会开始反思“打卡式旅游”的意义,渴望逃离这种负面体验。反观社交媒体,“照骗”“营销号”泛滥,导致主流平台的推荐信度破产。
因此,人们普遍开始对密集人群产生规避心理,同时对本地、外地、可自由掌控节奏的旅游方式有了更强烈的喜好。另一方面,全球城市迅速更新中,涌现出大量小而美的独立店铺、艺术空间和社区文化。这些微观单元被传统大众旅游覆盖,却为深度探索提供了土壤。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渴望通过真正有价值的消费和独特的体验来表达个性,而非盲目从众。选择一条独特的小众路线,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宣言和社交资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轻旅行”的核心诉求之一是降低决策疲劳,将心力从“计划”转移到“体验”本身,通过这种方式让规划旅游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这是一种“体验——分享”的生活方式,探索、自由、自我成长、分享是核心的价值感,旅行是他们实践这些价值观的共同方式。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人们,更倾向于融入当地生活,发掘小众、特色的旅行目的地,以较慢的节奏感受风土人情,注重文化、美食和日常生活的体验。
目标人群
表层需求
性价比高的旅行体验
避开人满为患的网红景点
获得新奇有趣的出行体验
深层需求
在有限预算内获得最大化的社交资本(可分享的独特体验)
缓解从众心理,获得真正有意义的体验而非打卡式旅游
在不过度规划的前提下获得适度的冒险感和新奇感
建立旅行中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归属感
用户画像

姓名:小吴
年龄:24岁
职业:新入职白领
基本情况:在工作中追求效率,心理压力大,内心渴望摆脱日常的重复和压抑,通过出行来“充电”和找回自我。她是体验至上主义者,认为花钱买经历比买物品更重要
核心需求和痛点
1、高效解压:在有限的假期内快速切换状态,获得放松和愉悦
2、深度体验:讨厌特种兵式的旅行,希望能按自己的节奏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获得真实、独特的回忆
3、掌控与自由:节省做攻略的时间、避免多个软件切换获得旅行信息,也拥有随时改变计划的自由
三、品牌定义
品牌定位和独特性
我们的品牌定位是轻旅行指南,不是大而全的传统旅游平台,而是专注于轻旅行的推荐和指引。为轻旅行提供最便利的信息整合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打卡路线发布、推荐平台。
此时
注重当下下的生活,提醒用户珍惜眼前的每一刻风景和感受。
强调轻松、灵活、深入、可持续的城市探索方式。
品牌愿景
我们将我们的愿景提炼为三个关键词轻松、轻装、轻社交。
轻松:反对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强调随心的节奏和深入体验
轻装:物理和心理上双重的轻装上阵
轻社交:旅行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满足自身放松需求、充实精神世界后再找到真正同频的伙伴。
总的来说,我们找到和想要倡导的这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是:摆脱传统旅游的“赶场”和“负重”,重当下体验、文化感知和个性化节奏,希望大家能真正地活在“此时”,此地。
四、设计
品牌设计
IP设计

IP形象以风滚草作为原型。
风滚草生命力顽强,随风旅行,随遇而安,自由自在,诠释了“轻旅行”探索未知的精神。它不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是一个灵动的旅伴,象征着自由与随性。
色调选择
通过对用户群体的探索确立了从(年轻化),差异性,趣味性,三个关键词出发的方向,将app的色相范围确定为:黄绿牛油果色系
产品设计介绍
APP
主要功能说明
UI部分我们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信息整合板块,虚拟宠物陪伴空间,以及路线置换所。
信息整合位于首页,主要是运用lbs进行地图导航和定位功能。包含地图,实时天气,人群热力以及场地预约,开放情况等实地信息的整合。其中在地图上可以创建路线,将拍摄的有趣照片上传到路线上进行一个diy编辑设计并进行分享






详细内容
APP的核心玩法路线交换,有以下两种模式:
自由交换:双方协商直接互换路线,让联系成为人与人的链接。
里程解锁:花费才能获取其具体路线。
为了促进用户活跃度,我们增加了完成路线后的成就系统与徽章体系。比如(路线成就分类:“路线规划师”:成功创建并分享5条优质路线;“低碳行者”:累计使用公共交通/骑行路线超100公里;“秘境发现者”:挖掘并验证10个小众景点路线。 )
让用户使用我们软件频率变高,APP会根据用户历史路线偏好,推送相似风格的他人路线。 用户输入需求(如“2日杭州文艺路线”),再通过历史标签重合度(如双方均偏好“咖啡馆”“美术馆”), 路线难度评级(新手/资深)的匹配度,推送相关路线。
我们针对用户在AAP的路线图权益保护,设计了版权保护:原创路线可申领“创作者徽章”,被引用或者点赞超50次可升级为“金牌路线”,创作者获虚拟里程币可以换现实奖励。
让AAP上的路线可信度提高,设计独特的交换路线图规则和设计路线创建标准。
增加了动态优化的功能,用户在使用他人路线时可标记“路况更新”(如“某路段施工需绕行”),累计有效反馈3次获“社区维护者”徽章。
宠物空间则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开启的宠物陪伴系统,初始形象为ip形象,可以通过积攒路线积分来给宠物换取家具衣服,解锁不同形态。
线下门店和实体产品
秉持“轻”的理念,帮助用户更加舒心的享受一场独特的轻旅行。






五、课程总结与感想
回顾这门课程,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对于生活方式的探索,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去看待如何在现有的生活方式上去寻找可创新的点,如何找到自身品牌的独特性以及产品之间的相关联性。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对“设计”的理解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级。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形状、颜色或产品的技能,还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课程的核心围绕着“生活方式品牌”展开。一个出色的生活方式品牌,其终极目的并非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可能性。它就像一位生活方式的向导,通过清晰的理念、契合的设计、动人的场景和用户的参与,在人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更好生活的种子,最终甚至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我们学会了如何从零开始,定义品牌的个性、核心价值和口号,为一个品牌注入灵魂。我们深刻认识到,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性。要学习如何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和竞品,找到那个能让品牌脱颖而出的“差异化策略”。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曾经专业课学习中贯彻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一切设计的源头,都是去洞察和理解用户群体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图景。这门课不仅给了我们构建品牌的理论工具和实践经验,还让我们树立了设计本质上是连接人与理想生活的一座桥梁的思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