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自己走过的地方变成路,让后来的人可以少些许困惑,因此大步向前。
1.故事的开始
首先,十分感谢老赵在我十分迷茫,浑噩的时候,给予我这次与石头科技进行校企合作的宝贵机会,让我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在大学这个阶段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相当迷茫的,什么都会去学习涉及,去探究去尝试,对于很多领域的东西都稍有理解。但也正是在自我多领域接触的同时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未来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对未来是有帮助的,走了很长的路,但没有走成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在我内心最痛苦,最迷惘,最内耗最挫败的时候,那个男人出现了(没错,那个男人)。

那时的我正在为考研而每天情绪低沉,焦躁,失眠,现在回想也很难想象那时的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与情绪,以及对于未来是多么的迷惘,无助且弱小。现在能依稀回忆起的感觉只有压力,思绪带回那段时间我只能回想到各种令我崩溃的压力。但是很庆幸,庆幸在那时听到了一句彻底让我放下思绪,回归现实的话。FREEZhao:“高出天际的不是人的头颅,而是思绪”。再次感谢老赵,这句话值得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去领悟,去感受。
其后与石头科技开始进行合作,初步交谈,认识了孟老师,让我对产品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我在考研时,看书,做题,总会出现设计大师总结出的设计原则与理论,但脱离实践的理论永远是虚假的,这并不是说理论是假的,而是我们只学习理论而不运用理论,不去实践中验证理论,那永远是纸上谈兵,是别人的理论,而我们只是学会了背书。在这短短几个月我在实践中去学习”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并非简单的减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简,是化繁为简的艺术结晶。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仔细斟酌每个元素的必要性和价值,剔除那些多余或冗杂的成分,最终呈现出简洁明快、直击本质的设计作品。
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也在我至今做设计的思维与方式上影响深远,我们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上面的每一个设计点,每一个造型,每一个曲面转折,都有其作用,形式追随功能,而不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装饰。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的毕设中我没有把这一点做到。我当时的能力无法跟上理解,我的毕设无法达到现在的我的标准,我想更无法达到老师们的期盼。但设计是成长的,是长久的,我会在未来的每一个设计中,不断去理解去贯彻赵老师与孟老师对我的教诲,不断进步学习。
最后,真诚的感谢赵老师,孟老师,以及下文提到的立宽学长对我的教导。谢谢,我将受用终身不负所望。
2.毕设选题设想
一开始,我先是思考自己想要做一款什么样的产品,这款产品是什么样的,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痛点满足人们什么样的需求。最开始思考的方向是做一款,全能型的“家庭清洁管家”机器人。他能作为一名智能管家,存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空间,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事情。解放人们的双手,让人们把自己的时间真正的花在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上面,实现解放。
以下是我的头脑风暴过程整理:
家庭清洁管家
设备维护复杂:
用户定期清洁扫地机器人的刷子、传感器、轮子等维护工作繁琐。如果长时间不维护,设备的清洁效率会恢复,持续一个周期。扫地机器人扫完了地,用户很多时候也没法歇着,要清理尘盒,倒污水,还要洗晒拖布。(解放用户的双手,留出更多的个人空间)
功能可能性联想
智能任务调度和自动化:
让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或AI识别周围的环境,并根据需要自动更换工具。例如,当检测到有油渍时,机器人可以自动回到基站并更换除油工具。(节省了用户的一个操作流程,更自动化)
工具的兼容性和自定义:
除了提供基础的功能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制作更多的工具包,比如窗户清洁器、植物浇水喷头、甚至是空气质量检测器等,这些模块可以通过模块商店购买或订阅。(考虑到基站的装配形式与空间,是在内部装配还是外界延展)
基站的智能管理:
清理扫地机器人收集的垃圾,自动进行工具消毒,或者进行工具的清理和维护。
宠物互动模块的结构:
可以让机器人与宠物互动更加有趣,例如通过视觉或声音识别猫的位置,启动逗猫模式,并根据猫的反馈(如移动或叫声)调整逗宠物的方式。
移动应用的可视化控制:
在手机应用上,用户不仅通过简单的命令控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3D模型或AR界面实时查看机器人的状态、环境地图和即将完成的任务,并与家庭的智能家居系统整合,让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
可扩展性与生态系统:
让这个产品成为整个家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用户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冰箱、智能音箱)同步使用,创造更智能的家庭生活体验。(生态链,物联网)












我先拆分现有的家庭空间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中的痛点与需求,划分出等级,并将其分类,列出现有的产品解决方案。
但在以上的思考过程中,孟老师与赵老师对我所产出的结果提出意见,觉得这样的思考方式过于片面,可能导出出来的产品十分的“全能”化“理想化”。我觉得这是我们做毕设过程中,也是在我们大学做作业过程中很多人会有的一个毛病。我们脱离产业,甚至脱离现实,设计出的产品往往是异想天开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需要很多新的思考,新的创造力,新的idea,但是我们在“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收”。很多时候做加法很简单,最重要的最难的是做减法。这是我在此次毕设过程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个点。
因此,我在接下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做减法。
但也随着考研的压力增加,在此过程中精力十分的分散,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以至于很多时候两件事都没有搞得很好。但现在一想,其实毕设并不只是让我们做一款产品出来,我们在此过程中只能学习到做产品。如何去分配自己的精力,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选择等等,这一切都是毕设中需要去学习磨练的,这是一项对自己全方面的提升与学习。因此老赵也一直告诫我,时间分配的重要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强大,量力而行。
2.选题确定与产品设想
在不断的做减法之后,最终选定将方向聚焦于家庭空间的清洁。在我以为我想好方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仍然还是“太嫩了”。任然是老问题,清洁家庭空间的什么,想的太大了。这时我才知道,一个产品的出现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什么问题我就设计一个产品去解决。而是经过了十分多的思考调研,反复的定焦,扩大,定焦之后,聚焦于一个十分痛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解决。现在的产品定位十分的精细,而不是以前的,一个产品干十个活的时代。于是继续思考,思考,思考。








































3.产品推敲
在不断的减法之下,我将方向聚焦于家庭空间中,现有的清洁机器人难以打扫的最后一角。将其整理列出,找出现有的解决方法与所需功能,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与功能模块,结合思考。








4.造型推演
对于我们美院的学生来说,在产品设计上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于产品造型美学的把控,我们学生做出的产品概念居多,不一定能真正的落地,甚至不带有可行性,但是这个产品一定是具有极致的美感的一个产品。我在这一环节的推敲也是卡住了很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质疑自己是不是适合产品设计,觉得自己是设计废物。但现在想来,最基本的是自己的产品实践经验太少,且手上的活无法满足大脑的思考。我曾一度在自己的专业上无比的自信,拿过无数大奖,红点,IF,Kdesign等等,因此对自己非常的胸有成竹。但其中有一个极其致命的缺点,就是我通常是产品概念决策,提出概念,并用草图的形式设计出产品外观,然后指挥其他伙伴进行3D设计,最后自己再进行产品渲染与P图。而本人在大学期间也十分爱探索一些新的东西,学的很杂,也因此从不自己进行实际建模。指挥别人建模总是可以非常高的要求,完成非常高难度的完美的产品设计。而今年老赵的毕设是个人设计,也就是考验一个设计师个人应该具备的独立性。所以在无数个日夜我常被自己的手头能力不足而困扰。我第一次在画草图的时候开始畏手畏脚,因为我会想,我画出来的效果我能建模出来吗?这就是短板效应,因此我想对之后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产品设计师的学弟学妹们说,基本功非常的重要,我们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其一定是扎根于自己能将其想象并设计出来的基础上。
























情绪板也是我们在做外观设计时十分重要的一个东西。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对此都是十分敷衍的找几张图,然后放进PPT里面,进行一个PPT的丰富。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其实情绪版对于外观设计师来说就像地图一样,我们在做设计时总会做着做着走偏,偏离自己一开始的想象,导致风格的杂碎,产品也可能会变得很碎,最后的成品会变得很‘’鬼火‘’。我们应该时常把情绪版的图放在自己可以看到的地方,防止自己‘’迷路”。
在四月中旬,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去了北京石头科技进行实习。


把桌子板凳放在阳台上,“高人”设计。

宽哥请吃的正宗北京烤鸭。借此来“导入”宽哥。宽哥是一位非常非常优秀的学长,也是我们广美的一位学长。在北京给了我和另一个小伙伴非常多的帮助。让我们可以很快的适应在北京实习的生活,让我们快速融入公司氛围。也在我们毕设上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当我们的思绪卡住动不了时他会帮我们一起思考解决办法。十分的怀念那段时光呀。累却充实。
5.手办制作
一切工作就绪,临近毕设开展,我们从北京飞去江苏工厂里面。进行手办的制作。与工厂师傅现场对接CMF,调色喷漆与模型的修改等等。这是四年来第一次实际的去工厂参与模型的制作,感受到真正的制作产品的乐趣,与成就感。虽然这也还是一款概念产品。无法想象真正等有一天自己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时,会有多么的兴奋。









6.成品与渲染图
渲染与P图这一块就是我们美院学生最重要的地方了,多数人看输出结果是以视觉为主。主要看的就是我们的产品渲染图,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做到完美。









同时在这里也十分感谢我的小伙伴,天子与禹韬,在我十分焦急与时间十分少的情况下,在极短的一个周帮我一起完成了视频的制作。视频链接:会飞的扫地机器人? – 小红书
7.产品拍摄
在此十分感谢我亦师亦友老赵为我的毕设拍摄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很多时候有相同的热爱,并对此进行探讨。在大热天,七月的广州,为我找场子,搬很重的产品去场地里面拍摄,艳阳天,露台边,摄影棚,现在回忆起来是多么的美好。我总想说很多感激的话,但却总是无法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文学水平太低了),但我会用最实际的方式回报你,在产品设计这条路上蹦哒出一点火花出来!不忘你在无数个碰杯后的夜里对我所说的话语。这一块没有很多想要赘述的,如果各位小伙伴想要给自己的作品留下一点回忆,那就在它最美的时候,留下它在光影之下美妙灵动的棱角。因为时间总会带走一切,但是摄影会留下那一切美好的瞬间。





























































至此,我的毕设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也结束了。
但我也深知我的设计师之路才刚刚开始,我甚至还不算一个设计师,因此我需要更多的去学习,探索。
当我的思绪化作飞鸟,头颅所在的山峰便成了它俯瞰的起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