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VOD能源灵活供应方案》

大家好,我叫曹静蕾,朋友也会叫我曹姐姐。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大三大四在工业设计学院的智能交互体验方向,我的毕设《VOD能源灵活供应方案》提出了一个基于电车的能源灵活供应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实惠的新能源服务设计。本设计的构思于2022.6,在将近一年的推导和孵化中很高兴能够作为毕设将这一想法分享给大家,这也表达了我认为设计能够对未来能源做出的巨大改变充满无限的信心。

毕设的背景

在2022年的暑假我关注到城市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不管是欧洲能源价格上涨还是重庆地区断电等事件,都在提醒我去聚焦到能源灵活供应的问题上。我开始思考,如今的能源供应能够满足日益多变的需求吗?服务设计是否能为能源系统带来什么?因此,带着这个问题我跟赵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深入。

毕设核心内容

在不断的对能源供应系统进行调研后,我发现目前的能源供应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储能形式单一
  2. 能源价格高
  3. 电网压力大

随后我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结合桌面调研到的用户在灵活使用电网调配中的特点进行了竞品分析,想探索目前各大公司及政府组织对于灵活供电是否有可行有效的方案。

Tesla公司的Powerwall产品作为我主要研究的对象之一。Powerwall白天将屋顶太阳能收集到房屋的蓄电池中,晚上将存储好的电能供给家电用电器和电车使用。因而我产生一个想法,如果电车也能作为一个储存电能的载体给不同用电系统供电,是否能源系统能够更灵活?

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比了供电后的模式,发现如果将电车加入到电网系统中进行灵活供电能够更有效的进行电能的运输和转移。

随后我锁定了“游民”这一群体,并定义“以电车作为主要移动工具的互联网工作群体”称之为能源游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即他们对于能源灵活供应的需求会更高。

设计产出

VOD能源灵活供应方案通过服务设计的方法,对两类主要用户和不同地点的电价差进行组织和再分配,并用服务设计工具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连接。其次,本设计为系统中涉及到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设计了一个悬挂充电桩。悬挂充电桩会出现在公共停车场或是能源游民居住的综合能源宅中,高效利用充电空间并创新悬挂式下降充电枪的交互方式进行操作。第三,在本设计中还将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物和电车的空间设计方案,以满足能源游民和其他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使用习惯,为目标用户提供稳定的能源配套生活标准。同时,本设计运用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将该服务设计中的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和反馈,应用程序包括充电状态显示、能源数据反馈、充电日程规划三个版块的内容。

服务设计

在服务设计版块我连接不同供应用电板块的电价,如中国民电电价范围在0.6-0.8元/度,商电电价范围在1.1-1.4元/度,同时深夜民电偶尔会提供超低价充电0.3-0.5元/度。因此用户可以选择在低价时期充电,选择高价地点放电。用户可根据系统整合的能源价格进行能源充放的决策。

白天

夜晚

产品细节

产品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充电桩、充电枪。充电桩侧壁的灯条为充电状态显示,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充电决策。可以看到产品下方充放电时下降的充电枪,由充电线卷升降进行电能的传输。电能通过充电桩经过内置线卷连接到下方的充电枪给电车进行输电。

结合能源资产管理的UI设计

UI设计主要分为了三个板块,主要针对两类主要用户群体展开:

  1. 充电状态显示——充电桩及实时充电状态信息汇总
  2. 能源数据反馈——能源交易信息及能源资产管理
  3. 充电日程规划——用户日程优选充储能源供应方案

这三个部分相互配合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充放电的需求,同时用户也能结合自身的日程进行更合理的充电安排,这也是我们希望让能源嵌入城市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愿景。

同时在这个版块的构思中我提出了能源资产管理这一概念,即用户能源储存也是个人资产的部分。能源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平衡进行能源市场的波动,用户可以进行自由买卖充放,实现个人能源资产的管理。

试想下,当一个人有一辆电车,在某处急需用电的情况下,他可以将自己的多余能源卖出。然后在电价较低的地区和时段,再次选择充电。通过这种个体行为就可以提高城市整体的电力效能。

能源宅

能源宅服务设施为能源游民提供的能源宅配套服务会在此处显示,同时能源宅的服务使用权限可以根据用户的能源交易进行兑换。对该板块的思考主要是围绕于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生活链条,一个能够将能源作为另一种货币进行交换的集合场所。

能源宅的首层为娱乐区域与停车充电区的结合,创新功能区与停车区的建筑结构能够满足单层的能源供电对整层供电的需求;2层为办公区,共享办公的配套设施能满足能源游民的办公需求,同时相关的功能使用权限可以通过用户的能源资产及交易额度进行兑换;能源宅的3-4层为住宅区,能够确保能源游民在能源宅获得稳定的配套居住标准。

毕设产出的心路历程

在2022年的暑假我选择FREEZhao作为毕设导师,我坚信我在这里可以大胆地设计我对未来的无限构思。第一次跟老师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得到了老师的共鸣,这也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坚持下来的动力。

VOD这个词在第一次提出的时候,是基于日本城市规划概念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大胆地提出了“电车改变世界”这种想法。初期也看了很多新能源公司的视频,其中着实是被马斯克的实干精神影响了,希望跻身其中为能源未来提出一些小小的想法。

在推进毕设的这一年里碰到了很多困难,观众对于概念的不理解和质疑、如此庞大的系统该如何去呈现方案、服务系统中碰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一点点的学习成为了主要的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正。其中对我来说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创新概念成为了大众的理解障碍,很多观众在初期会下意识反映到“这能实现吗?”如何平衡创新概念和落地设计之间的问题成了我一直在攻克的点,我反复和老师确认、调整、明确方向来给项目定位。学会定义自己的设计,也是我在中间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毕设答辩现场首当其冲

物料准备

介字上墙

最终的展览上很荣幸成为了A中心第一个答辩的选手,老师们能量值拉满,在答辩过程中提出了些我很难想到的角度,但我却很欣喜,因为这也说明VOD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

感谢

我在大一的暑假加入了FREEZhao的学习小组,如今不知不觉也成为了学习小组的小师姐。FREEZhao是我学习设计道路上的启蒙,我不断地被他激励着并且始终充满热情。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大一和FREEZhao前往青岛参加实习项目,相比于其他学艺术或年长的实习生来说,对设计一窍不通的我显得格格不入。开会的时候听着其他同学冒出来的创意点,而我脑子一片空白。决心要看看其他人是怎么积累的,我开始不停的问老师问题,也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再到后来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向,都是源于这个起点。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是我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也在FREEZhao的教导中感受到了这一点。组建学习小组、创建网站、实习、做分享会和公众号……回头一看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感谢老师提供的一切,在不设限的设计学习中能时时提醒,常常激励。

感谢一路同行的朋友们,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能够一直陪伴,不管是曾经的课程还是毕设时期的支持。

感谢设计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感谢感谢。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1 评论

添加您的 →

一句承诺,走完四年的旅行,我想这是我在创立”微衡学习小组“的时候对自己人生意义的一种笃定。作为为数不多的坚持完4年的人来说,你的收获也将是超越别人的。希望这四年学习,在你未来人生轨迹上回看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希望你能够在为来的探索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专长,和成长之路。我们的陪伴从此脱离开了客观物理世界的束缚,我们彼此的激励将持续在精神世界发挥作用,直至,我们的数字永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