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person, Third-person, or Bystander?

万知霖

前言

文章基于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自杀倾向的大学生群体以及网络媒介日渐发达的社会现状,认同网络健康信息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患者的引导作用,据此展开网络心理信息中叙事视角这一变量之于个体的说服力。全文文共探讨了三个视角:第一人称(FP-POV)、第三人称(TP-POV)与旁观者,其中,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均基于一定前人研究做出假设,而旁观者视角则作为本文创新之处得到讨论。在说服力的元语言探讨方面,文章将其主要解构为自我参照这一指标,在说服阻力方面,文章将其主要解构为心理健康叙事的介入与诸视角的量化研究。

文章诸研究要素细分

对自我参照的研究

   在自我参照方面,文章对其讨论可细分为二,首先自我参照关乎于主体自我图式的连接,即主体所持有的符号性、较为孤立的身份认同下与自我的同一性,以拉康派的话语阐释,这或许能被认为是主体经过阉割秩序进入象征界的语言秩序的结果。其次自我参照关乎于主体个人经验,不同于自我图式,个人经验缺失对符号身份要素的认同,并且在集中直接的个人体验交互同时,个人经验包括了所见所闻的间接经验。据此,文章做出研究问题预设:自我参照是否介导了心理健康信息参与对信息结果的影响?心理健康叙事与直接和间接的个人经历之前互动如何影响信息参与和结果?

对视角与健康信息的研究

在视角部分,文章利用部分综述对第一及第三人称视角进行讨论,认为叙述视角主要体现在对信息传递的影响上。首先,文章承接心理健康叙事中第一人称视角能更有效的产生主体性参与这一研究成果做出假设,并对此与第三人称叙述进行比较,这可以一定程度解释研究假设中没有关于第三人称视角的假设的问题。其次,文章更为重要且创新性的提出的是原本在中断或停止亲密伴侣和性暴力方面进行调研的旁观者视角在心理健康信息领域的有效性,并试图讨论借助旁观者视角减少说服阻力的可能。

   在健康信息方面,文章认为健康信息的介入将减少说服的阻力,同时与心理健康目的的结果形成一致,文章假设了心理健康叙述将与心理健康信息回忆、精神疾病易感性、精神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疾病者的态度与社会互动开放度、寻求心理健康信息以上因素相关,以证明健康消息的介入对认知结果、情感信息结果以及对心理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方法

    研究共招收了平均年龄为21岁,一半以上为白人女性的大学生群体,阅读相关叙事文本,并在此之后填写以Likert型为标度的调查问卷。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视角信息处理方向的假设,采用PROCESS Model4测试健康消息截图的直接影响与自我参照的中介影响,采用双向方差检测视角与心理疾病经验交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

在自我参照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对于信息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内的处理以自我参照为中介,同时这使得心理健康叙事中使用某类特定视角的相对说服力有着尚不明确的交互作用。而其中的个人经验的影响表现在旁观者状态下的心理疾病经验者更多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信息,并由此产生一定的说服力,而在其他如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下,个人经验的影响则相对式微。

   在视角研究方面,对于第一人称视角的假设是失败的。而旁观者视角能够有效唤起对健康信息以及对抑郁严重程度的信任程度。在健康信息方面,研究认为平均差对健康信息方面有较大影响,主体差异与叙事视角共同介导了健康信息的传播。

信息可视化图

原文

Johnson, J. M. Q. , Sangalang, A. , & Park, S. Y. . First-person, third-person, or bystander? exploring the persuasive influence of perspective in mental health narratives.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