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行植入

植物产品服务体验探索

植物订阅模式如何助力植物市场

1. 初识

1.1 背景

植物市场多年来在大众认知里始终处于偏传统的位置,整体而言缺少创新活力。支持植物交易的多为传统的花鸟鱼虫市场、街角巷尾的花店和随着电商平台兴起而入驻的淘宝店。也有部分植物交易依赖于植物垂直领域的小型论坛进行,更偏私人、琐碎。

1.2 观察

我们发现,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上行,在一、二线城市年轻白领为代表的消费力量中兴起了一阵养殖热带风格植物的风气。他们会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由这些植物装扮的精美家居,也会交流种植植物的粗略体验。这群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价格不太敏感,更在乎植物的美感以及植物所能支持的生活品质。

1.3 洞察

为了了解大众对于植物养殖的喜好、习惯和相关的消费行为,我们对 xx 名用户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形成了定性的分析结论,并通过发放问卷,从 138 份有效问卷中获得了定量数据上的支持。

我们发现,养殖植物的大众群体可以分为三类:

  1. 养成型
  2. 收获型
  3. 审美型

养成型用户注重植物的养殖过程,对于植物了解更深入,他们在所有用户类型中是最专业的,他们的愉悦来自于植物养成;收获型用户喜欢种植能结果的植物,植物的果实常常成为他们厨房的素材;审美型用户则比较特殊,他们更喜欢花、叶等观赏型植物,他们中大多对植物了解较少,更执着于植物本身的美感。

以上三类用户,养成型和收获型用户重叠较多,不少用户在收获中体验养成,在养成后收获果实,审美型用户则比较独树一帜,拥有较为独特的特征:

  1. 他们不太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种植植物的技术性细节,更愿意享受植物的美感,在选择时也会选择较为容易养的植物;
  2. 他们大多是刚刚步入职场或在职场中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一线及杭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他们消费能力较强,愿意为美和设计买单,愿意接受值得信赖的品牌或平台一定程度的溢价;
  3. 他们生活节奏较快,生活繁忙,没有多少时间用来照顾植物,平均每周会花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在种植的植物上。

这群用户拥有更大的活力,也愿意为新鲜事物买单,因此我们选择以这群用户作为我们的目标。基于对用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几点洞察以及设计目标。

1.4 设计挑战

1.4.1 洞察
  1.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懒」用户,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必须足够简单,以尽可能低的时间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
  2. 这群用户并非「发烧型」用户,因此我们不需要把植物种植作为产品的亮点;
  3. 这群用户消费能力强,愿意接受新事物,我们可以思考从商业及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
1.4.2 痛点

我们的目标用户主要面对着以下三点问题:

  1. 植物购买体验不佳。挑选困难,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售后缺乏保障。诸多交易相关的「不爽」体验困扰着他们;
  2. 不知道如何种植植物。他们对于植物的了解较少,养殖过程中有一定机率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3. 植物缺乏流通性。植物购买变成一次性消费,有时候看腻了一盆植物,除了送人,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将它处理掉。
1.4.3 目标

由此,我们提出我们的设计目标——基于年轻城市用户的植物养殖习惯,设计一套关于植物的消费、养殖等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满足城市青年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2. 解决方案

2.1 目标场景

在访谈及问卷中我们发现,植物在用户家中最密集的场地是阳台,而用户的阳台上大多拥有一面墙的空间。因此我们的设计目标将会针对这一面墙进行设计,并打造一个以植物墙为核心的系统。

2.2 植物墙

总是养死植物,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的植物养殖系统,植物到家后,只需要放入这个以墙为形态的养殖系统即可以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植物墙的设计致力于贴合服务系统,综合解决了减少阳台使用空间,贴合阳台整体构造,美化植物浇灌系统,支持用户个性化定制等问题。我们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和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定制设计了实体化的产品,通过对不同部件的模块化和整合,使产品既满足使用需求,观赏需求,同时符合品牌调性。

2.2.1 水箱

考虑到阳台上的唯一水管一般都是用来连接洗衣机,为了美观和对实用性进行考虑,我们决定以水箱作为自动灌溉的水源。

水箱上方的镂空允许从花盆中流下来的水回流进水箱,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注水箱选择抽拉式,位置靠下不会收到水泵的影响,同时最大化储水量。

2.2.2 灌溉系统

水泵隐藏在产品底部,采用s形水管,节省材料,契合产品空间走向。每个花盆后方隐藏有喷水口和湿度感应器,为不同植物定制化浇水时间,浇水总量。

产品的整体造型由底部水箱,主体支架,顶部棚盖组成。

主体支架交叉处附带卡扣,与花盆上的卡扣相连结,方便简洁。同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植物数量,卡扣位置,满足用户定制化植物墙的需求。

2.2.3 棚盖

顶部棚盖上安装照明灯,营造温馨氛围,满足用户夜晚的观赏需求。

2.3 服务模式

植物市场缺乏活性,现有的传统植物产品缺乏用户黏性,植物购买变成一次性消费,如何解决?

我们设计了一套植物服务模式。

2.3.1 植物订阅

我们设计了一套更加友好的植物消费模式,即植物订阅。当人们在我们的产品内买植物的时候,其实是购买阳台上一面永不枯萎,并会时常更换的植物墙,所以我们需要让植物在我们的平台内流通起来。

植物订阅模式是我们的答案,用户每月花费相对较低的费用可以获得植物换新及新品植物体验。这对于不少「喜新厌旧」,愿意尝试新植物的用户是一个福音,家中的植物风景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心情,随季节自由选择的装饰。

每月两盆的植物换新服务,仅需 19 元每月,49 元每季即可每月换新 4 盆植物,168 元的年度订阅,不仅可以享受每月 8 盆的植物换新,还额外附带 2 盆的新品体验。对于初次认识我们的服务,还未产生信任的用户,只需要半杯奶茶的价格,9元每月即可享受每月 1 盆植物换新。

植物订阅模式对于用户来说,长期来看是成本更低的植物购买体验。选购植物不需要小心翼翼,想换植物可以呼叫工作人员上门更换。用户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体验更多植物。

对于平台来说,它是一种能持续带来收益的商业模式,产生用户黏性后,所有关于植物的交易都不超出平台进行,而我们提供的产品优势互补,形成生态效益。

当然,对于部分较为谨慎的用户,我们也有植物套餐提供选择,在植物原价的基础上提供优惠,8 盆植物仅需 199 元,12 盆植物 售价 388 元,能填满整个植物墙的 24 盆植物套餐只需 666 元。

在后期阶段,用户产生了植物换新的想法,我们也提供了换新次卡提供给老师选择,从 6 次换新 49 元,到 99 元 12 盆植物换新,以及 199 元的 24 盆全部换新,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我们希望将欣赏植物打造成一种习惯产品,不断吸引更多用户来体验这样的模式。

2.3.2 植物社区

在平台配套的 App 内,我们提供了一个轻量的植物社区,用户可以在此分享有关植物的养殖心得、植物墙的组合等信息。用户可以在社区内发现新的植物墙搭配,有趣的新品植物,每位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植物墙配置单以供参考。

2.3.3 AR 购物

在脑海中想象一套植物墙的搭配是困难的,AR 模式能帮助用户直观地找到种爱的组合,并模拟它在家中摆放的样子。

2.4 细节

2.4.1 物流

用户下单后,平台会将订单发送给本地的线下服务点进行配送,植物将由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安装。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一套便利、可靠的物流配送工具。

搬运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工具。搬运的置物架设计原则是易用、高效、模块化组合。基于这三个原则通过对花架的整体外观、细节把控以及整个使用场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设计,并因此达到简化搬运部件、高效组装拆卸、便捷使用的目的。

置物架整体外形采用镂空长方体样式进行设计,全长1200MM,宽4500MM,高2000MM。一次最多可以放置12个花盆并进行搬运。

置物架把手搬运处内外有浅凹槽,便于搬运。

在置物架内部,可通过按压花盆卡接处与置物架卡槽互相卡住,起到固定花盆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起到间隔花盆、合理规划放置空间的作用。

在对置物架进行堆叠放置时,置物架外部的环形的卡接结构可与堆叠价值相卡接,起到固定的作用。

2.4.2 品牌

一套统一的品牌也是我们的产品。我们选取了面向年轻用户的视觉风格,大胆、清爽、醒目。

3. 愿景

我们的初衷是提供给用户更友好关于植物的体验。

我们希望它有着年轻现代的气质,脱离传统植物沉闷的体验;用户在各种植物的购买中能拥有整合、友好的购物体验;同时它也拥有一个坚实、良性、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够支撑我们关于植物的所有想象。

以上是我们初期的探索,希望大家喜欢。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