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NOVASH智能马桶》

我叫李宇宽,是一名广州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的毕业生,很荣幸能在FREEZhao老师的邀请下记录下这半年来毕业设计的经历,在这里我将分享NOVASH坐便器的诞生历程,记录那些珍贵的人与事。

故事的开始

大四在毕业选题时,我选择了刘志强老师,而老师推荐我参与企业的项目,于是一场时间的角逐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这个项目里我和另一位同学封涵宇将分别负责两款马桶的设计产出。

由于是企业实题,意味着这个题目一定会产出一个功能样机,所以我会将整个过程分为“设计阶段”、“实现阶段”两部分,在整个产出流程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后期我们很多决定都是受时间影响,因此我接下来叙述的事件很多都会围绕着时间。

设计阶段

2021.12.18

其实设计点很早就已经确定了,我们就想做一个可以收纳清洁马桶座圈的马桶,其中公共卫生间的马桶座圈洁净程度与用户的满意度是直接挂钩的,痛点很明确,所以前期调研这部分不是这次的重点(虽然这部分我们也作了很多研究)。在设计马桶前,刘老师首先希望我们对现有的智能马桶发展与现状作出深刻的调研。我们于是立马调研了好几个卫浴品牌,并对它们的设计风格作了分类。

2021.12.29

当时就想着通过背部收纳马桶座圈然后,然后对马桶座圈进行清洁。所以我准备了两款马桶的草稿,第一款的机械感强一点,因为所有外观都是围绕着功能去设计的,第二款马桶是深受toto的鹅卵石马桶影响,整一个马桶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这几张设计草图也成为了我的黑历史。(*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地创新)

2022.01.17

我们带着方案正式向着企业进发。虽然时间短促,但是我们也是尽了最大的能力完成了:调研、草稿、交互流程、模型、内部结构、渲染、视频等一系列设计流程。我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偏方形的、一套偏圆形的。

然而企业在看完我们的汇报后,表示我们的想法确实很“大胆”,首先这个马桶的造型在他们看来虽然很前卫,但是这样的马桶并不是一款好马桶的标准。后来企业带领我们到展厅给我们看他们设计的马桶,让我意识到,好的马桶设计,它整体气质呈现一种大气、优雅的感觉,马桶外轮廓线条非常简洁,而内部造型的走线却十分巧妙。总的来说马桶其实是水的功能载体,流动性永远是马桶设计的要点。于是我们的方案就这样被打回了,企业也给我们寄了一台他们的马桶样板供给我们研究。

2022.02.08

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我只能重新推导马桶的设计,最后锁定了和家用电器的风格相结合,为此重新做了形态各异的8款马桶造型,其中最接近现在的设计则是右下角的这款(参考了打印机和空调的设计,主要是外壳包裹内部结构,看起来十分的专业)。

2022.03.06

结构方面,我把重心放在了马桶座圈收纳的方式上,这部分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想压缩清洁装置的高度,为此也设想了很多种可能的结构,最后讨论决定为双连杆的收纳结构。

2022.03.11

我们确定了最终方案的设计,白色外壳包裹黑色机械体,整个外形非常大胆、科幻,清洁装置是靠墙的,结构比现在硬朗很多,美中不足就是长度较高。

完结

截至目前我在设计阶段的工作完成了,我对这段经历的评价为痛苦的思考与大胆的想象。


实现阶段

2022.03.12

我们驾车第二次前往企业,系统地介绍了整个产品,当他们看到这个结构后,小有争议,表示实现起来有难度。最后企业还是决定让这个方案实现,但前提是这个陶瓷体需要更改为他们现有的陶瓷体,因为如果他们重新烧制一个陶瓷体,时间上并不允许,对此我比较理解。涵宇的马桶更换陶瓷体会相对顺利,而我的马桶更改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我在清洁装置和陶瓷体的结合处做了下沉,所以要更改必定要改变我现在的视觉语言。没办法,我还是完成了更改。

2022.04.05

大概24号左右我就把设计的模型发给了企业的工程师,但一直到4.5号我都没能收到工程师完整的答复。此时距离毕设还有一个半月,但是进度不允许再拖了,于是我们再一次前往企业,在谈论到我这款马桶的结构能否实现时,大家都严肃了起来。问题很严峻,我的这款结构并不好实现,必须修改模型结构,朱重华老师建议我把结构改为一开始的双转轴结构,于是回到学校后我花了3天修改模型,最终修改为了和现在很接近的双转轴收纳结构。(而且由于时间原因,发给工程师的模型没有清洁功能)

2022.04.05

距离毕设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我也终于收到了企业工程师的模型,(那段时间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结果现实还是再一次重击了我,模型是产出了,但是整个模型给人的感觉就是怪,非常怪,过长的清洁装置让整个造型看起来像是在陶瓷体上立了一块墓碑。结构是合理的,但是想要将电机、转轴等零件放进去,就是需要抬高清洁装置的高度。毕设不到一个月了,朱重华老师让我先把模型发给工厂,打印草模。

2022.04.26

我拼装起了草模,刘老师和朱老师也不同时间段看了,大家都觉得模型很奇怪,但是朱老师对此很有经验,他让我把外面3条装饰边扣掉,模型瞬间爽朗了很多,还告诉了我加装水路与风路的方法,和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后来刘老师看了我的修改意见后,让我更改了后盖的模型,就是现在具有流线型的一个后盖。情况逐渐好转了。

2022.05.07

5天前,我把第二款的模型交给了陈工制作,陈工只花了5天就把模型做出来了,(其实陈工也是熬夜把模型弄出来的,期间朱老师也一直和陈工沟通,很多细节的问题都得到了处理)新的模型虽然依旧与我设想的造型大相径庭,但是比第一版的模型已经好了非常多,整个形状倾向于有机形态,呈现的是一种怪异的美感,因此后面我改变了渲染图的宣传风格。

2022.05.14

涵宇的模型完成了,于是我们驾车前往顺德的模型厂,在朱老师的主导下,我们组装了涵宇的模型,并顺利地完成了风路和水路的测试,在这里我们第二次见到了苏工(苏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同龄人的风趣,但是当遇到问题,他总能很认真地解决,而且也很乐意与我们在模型上折腾,甚至比我们更加注重模型的效果,这也是我钦佩苏工的原因),虽然在模型厂很累,但是我们都很开心,这一天朱老师还带我们品尝了一家美味的顺德菜,算是那段艰难的时间里美好的瞬间。

2022.05.17

我们第五次到达了模型厂,在这里完成两款马桶最后的调试,这一天里我们基本完成了组装,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样机模型风路、水路也顺利装上,并且也成功完成测试,苏工也在这一天里跑上跑下20多趟,往返于加工间与我们待的接待室,很多模型的细节都是苏工“硬核”手动调整的,而且每次苏工都完美地完成了任务,那一天我们一直待到晚上8点,回到学校后匆忙准备了去企业汇报的资料,一切都准备就绪,明天将前往企业

2022.05.17

我们一早上就满怀自信地到达企业,因为我们把大部分功能都实现了,现在只差电控部分,一旦加上主板控制电路水路开盖关盖的顺序,两款样机的模型就大功告成了,但当各个部门看过这两款模型后,表示并不满意,因为以他们的经验来说,样机模型上也存在很多的细节上问题,可老师们对于这一切变现得非常淡定。至于电控部分,企业的工程部觉得时间非常紧张,调节的难度也比较大,于是他们让谭工负责这个项目的电控部分,(谭工是一位年轻的箭牌的工程师,对我们的项目很热心,而且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非常自信)谭工表示这个电控的实现可以在21号前完成。21号,我们最后一次到达企业,由于是周末,人非常少,但是谭工也是在现场,后来我们得知谭工是熬夜把电控部分完成的。在现场我们看见谭工的调控非常完美,整个收纳动作清洁过程非常自然,但是显示屏部分的灯光稍有问题,最后谭工现场操刀,在谭工“无懈可击的代码”下(这句话是谭工跟我们讲的),这个问题也被解决了,正如朱老师说的,方法总比问题多。

2022.05.22

接下来的时间我和涵宇做了最后一次的冲刺,把视频、展板、线上文件、渲染图等等资料逐一击破,涵宇甚至把原本需要我们一起设计的展位给设计好,而且排版、视频这些资料一直准备得很好,从一开始到结尾,我都觉得他完成事情的方式非常巧妙、直接,所以后期很多东西我都是在他探索后完成的。

2022.05.24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短短一个月时间我们在各方的努力下完成了设计的迭代和模型的产出,其实我对最后产出的作品是非常没有自信的,因为后期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意外的是我们两款马桶的反响很好,两款马桶解决的痛点用户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这也让我感受到设计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毕业设计反思

  • 问题简洁化。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真的非常多这种时刻,我觉得是因为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局部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的,马桶的设计本来就是简洁、自然的设计,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才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优的。在我人生经历中一定会再遇到这种问题,但我想我会尝试着从涵宇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 不要闭门造车。又是公开处刑我的一个弱点,(12.18-3.16)的设计阶段,我都是片面地自我思考中,方案的细节我只和指导老师沟通,碍于个人性格,没有向周围的人吸取意见,所以第一阶段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到后来我才发现,如果当时我能和朱老师、企业的设计师等人积极沟通,很多问题其实都能在设计阶段解决了。
  • 不要拒绝援助。非常悲伤,这个缺点也是我的弱点,在后面的实现阶段,很多时候我怕麻烦他人(像苏工、谭工),而降低了自己对成品的要求,因为前面我接受了太多的冷漠、以及个人对社会片面的印象。也是后面才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愿意帮助你的,当遇上了这样的人,请不要拒绝他们的援助,记住与他们一起经历的故事,并像他们一样成为充满热情的人。
  • 两手准备。这是从朱老师身上学来的,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就是提前对问题进行判断,并为自己的设计留一条后路,孤注一掷的风险带来的后果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朱老师很清楚这点,所以在他总是有备用零件和方案,在很多次关键的节点都能迎刃而解。但是这个招数必然会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但事实证明,这些弯路是值得走的。
  • 坚定不移。当一款产品的诞生,难免会遭到质疑和泼冷水,世界的因果关系让很多事情变得牢不可破,而设计师恰恰又是很容易触犯到这些固化的规则,所以设计师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产品诞生的历程里,我一直是最脆弱的一环,很多时候我会想,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合理的(真的很多人和我说过这个问题),而且消耗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但像刘老师、朱老师、苏工、谭工,他们总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专注于解决问题。半年来,我们真的顶住了压力,直到完成产出后,很多人参观者都觉得这款产品的设计其实是可接受、能产生共鸣的。

致谢(难忘的经历)

毕设完成了,半年来各种喜怒哀乐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完结,还有很多碎片因为匆忙而没能记录下来(甚至连致谢都没来得及写进论文里),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刘志强老师在这个项目里把握项目节奏,让整个项目能如期完成;还要感谢朱重华老师,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我希望,一直带着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用实际去教导我们对待人与事;还有男神苏工,爽朗、认真、风趣的美好品质,使你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一个人;还有涵宇,在艰难的时候我们互相鼓励,在你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有幽默热心的谭工,帮我们完成了电控部分;还有未曾谋面的谭工,熬夜帮我们完成工程建模。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很多时候我都撑不下去,但想到那些珍贵的人与事,我都能站起来把那些琐碎的事情完成,还有那些参与这次项目的企业同事、刘总、刘旺霞刘工等等谢谢你们的支持。

接下来的路需要我独自前行了,但是我永远记得你们的支持与教导,谢谢你们。

———逐渐成长的设计师宇宽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1 条回复

  1. 真的很难在这几年的毕设展上看到这么成熟的产品了。这也是我邀请宇宽来写这边毕设自述体的文章的原因。
    其实在学校的设计学习中,最挑战的就是走向真实世界,设计在屏幕上看起来的美好,常常无法在现实中复现。一个设计初学者如何走向进阶?如何让自己设计的产品迈向量产?这中间有人看到的是无奈,有人看到的是妥协,而我常常强调追求。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们一起协作,如何团结起各个专家?如果融魂贯通各个领域的知识?如何取舍,或者说协调矛盾?这是一个设计师通过自身追求应该去面对的难题。而解决难题的过程,就是最简单的自我提升之路。
    宇宽很内向,内向的人常常依靠内力完成很多事情,但是产品研发过程并不是仅靠内力就可以完成的,一个好点产品需要多种外力注入才能有希望成为一个好产品。宇宽在毕设中的由内到外的反思,相信能够让你在未来独自前行的道路上,做好思想准备。

    但是,请记好,你并不孤单,与你同行的还有我们这些还在路上的设计小辈们。
    而且,来了广美,经历了4年,终得自我“上市”,还会有以后——终生质保的承诺。
    所以,常回来看看,常和老师们交流,让内向的力量蔓延到外部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