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由倍思与广美工业设计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推动。
一、艰难的毕设前期
我的毕设前期过得很艰难,为什么艰难老师也给我说了原因。是因为在毕设之前的所有综合课程里面,我自己都尽量避免的产品阶段的参与和思考,主要是负责前期调研和后期整理汇报的工作。每次调研完和小组组员想出大概的产品方案便丢给了负责提前分好负责产品的组员,所有自己也就没有思考过在产品阶段的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深入。
所以这些没有被我预演过的问题就在毕设这一阶段纷纷找上门来了,在调研完,梳理痛点之后,提出来的方案我自己却深入不下去。这周汇报老师说:“这个方向可以,继续往下做”,而我下周再汇报时,却会放弃上周的方向又提出新的方向。在毕设刚开始的几周是激情满满,但是如此反复几周激情就荡然无存了,每天都在深深地怀疑自己大学四年干啥去了?怎么什么都不会?算了一下我在年前大概提出了36个方案,也都无一例外得都没深入地做下去。
在这一时间段里面,我也尝试过自救,迷信方法论,以为用上了对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导出好的方案,所以疯狂看一些方法论介绍的书。最后发现这些方法论也并没有让我能够对我的方案深入下去,更多的是一种思路上的整理,帮你理清手上的资料信息,捡起有用的为设计提供依据。在方案的导出和深入上现阶段的我认为还是更加看重设计师的敏锐度,对生活的观察,对需求的洞察,对设计的直觉…我自己把这些种种统称为设计师的灵气?现在的我就不是一个有灵气的设计师,还需要更多的锻炼。
(反正在这个阶段很难受就对了哈哈哈呵呵?)
在前面的阶段我们是有和企业一起汇报方案的,在和企业汇报的过程中,我有和以往在学校汇报方案不一样的感受。从前我在学校汇报方案的时候,老师更多的是看我们自己的方案是怎样的,解决的了哪些需求,是如何去解决的,它的独特性在哪,然后再顺着我们的想法帮我们一起完善整个方案。不会太深究这个方案本身的更加现实的问题,比如这个方案是否真的能实现、用户会不会选择使用你的这一套解决方案…更加尊重我们自己想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和企业汇报的时候,他们会看到很多更现实的问题,比如这个解决方案能够产生的价值会有多大?方案的可替代性会不会很高?应用场景距离现在会有多远…这些我从前想方案时比较少考虑的问题。所以清晰感觉到从前汇报的方案是有多幼稚,多欠缺考虑的。
二、方案确定及设计定义
方案的确定是导师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捞我,把方向给我锁死,只能在这里往下想。经过两轮汇报后,去了企业,企业也分配了一位设计师带着我一起做。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这漫无目的犹如脱缰野马的思绪终于被拴住了,开始慢慢地收拢起来,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
设计概念:
我整理了前期的调研资料,提出“将厨房搬到自然里”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会涉及到的流程进行观察分析,结合KANO模型,对我需要解决的需求进行三个层次的分类,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
最终决定围绕概念搭建一个野炊场景进行产品设计方案设想。产品能够方便地将一整套厨房用品从室内移动到室外的场景,使用完后又能够一整包收拾好带回家简单清洗。主要包括炊具电磁炉、锅具和所有物品的收纳箱三个主要设计部分。
使用场景定义:
产品设计的预期使用地点为郊区、景区、公园等生活周边宽敞空旷的场所,而且是适宜以慢节奏的短途自驾出游的地点。这些场所一般都具有风景优美、碧波荡漾,明月清风的特点,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上暂时放松休憩的环境。
适用人群定义:
在人数上将产品适用范围限制在2-4个人之间的小单位群体里,他们能够轻易地驱使一辆车前往向往已久地野炊地点。在用户画像上,用户的年龄在20-45岁之间,他们野炊时不以冒险探索为目的而是以休闲放松为主。他们注重生活品质及格调,注重审美,亲睐实用性与时尚感具存的产品。
三、方案发展
在设计的定义明确之后,方案也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一阶段中除了我的导师还有一位设计师熠儿帮助我一起完善产品。最开始的这个幼稚方案做的是一个箱式的电磁炉,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层,最上层是导走油烟的风扇,中间层是电磁炉,下层是收纳电磁炉的电源线。用着简单的缝合将想要解决的痛点分别解决,仅仅只是简单缝合并没有考虑具体的使用场景、功能的叠加是否真的带来了1+1>2的提升,人机工程是怎样的等等…统统都没有考虑。也是我从前的“设计”方式,心里大概想一下,草图意思一下,马上开始建模尝试。
经过两位导师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点拨,草图重新推导,重新思考整个产品、细节、人机等等,才逐渐变得相对成熟起来。在设计上提取年轻、运动、户外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设计,整套产品的造型都比较圆润避免了传统户外产品都很强的机能感,使整个产品能够给用户亲和、好用的感受,也符合前期的设计定义。
电磁炉:
电磁炉主要设计亮点在出风口上,增加了电磁炉的散热风扇,将风从下往上吹出,在电磁炉灶台面面板上留出缝隙,形成一道风屏,将蒸煮时产生的油烟和人隔绝开来。在电磁炉加热线圈外增加磁吸可拆卸的防溅板,方便清洁。防溅板拿起后在下方流出一条凹槽,防止汤汁不慎下漏到电磁炉内部结构里。交互控件只保留了最基础的开关机触控键和火力大小调节。
锅具:
在锅具的设计上没有太多讲究,只要是保证锅具容量能够满足最多4人食的设计定义、保持整套产品的系列感和舒适的人机。所以在铲勺上决定使用插接结构,使铲勺使用舒适又能收纳进野炊箱。
箱子:
箱子在造型上,四边都设计了长条的护垫,让箱子可以轻易适应从家到户外野炊场地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不受破坏,正反两面也做了层次上的区别,正面层次多于反面,让用户能够轻易地辨别箱子地正反。打开之后两边都用了四个伸缩扣将物品固定。
产品名:
产品的名字是在一个凌晨四点还没睡着的夜晚突然蹦出来的,就是突然脑光一下“炊吹”就决定了,叠字字是不是很可爱爱?“炊”表明产品的功能,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吹”表明产品最大的特点,用吹出来的风导走油烟。英文名选的是“AURA” 气氛,氛围,营造野炊的场景。slogan为”与风一起野餐“。
在logo的设计上,最开始做了一个很像母婴产品的logo,像是个什么”贝贝“。
然后改了很多版之后,无意中发现logo的中文很像三个欢快又得瑟的小人提着一个箱子去野炊,刚好符合产品的设计定义,所以马上就敲定了。
四、产品展示
打板白模:
用CNC切的模型整体的精度还是很高的,凹槽、圆角也很顺滑。
调色:
在调色的时候要做到心里有数,知道自己想要的感觉,因为只能看到一块纯色板,很难想象喷到产品上会是什么感觉,所以很难判断这个颜色到底好不好,对不对。调色的时候我先确定的是主色绿色,然后再根据绿色调整其他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只能通过观察它们搭配在一起好不好看来确定最终的颜色。绿色挑了5版才确定下来,到了白色我总觉得太亮太干净,想要一点泛红的感觉,但是师傅超级抗拒,认为白加红会很脏,央求了超级久才愿意给我加一滴?
产品渲染图:
产品实物:
产品视频:
最后碎碎念
最后的碎碎念其实想写很多很多感谢,给我自己留个留恋。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所以在我的毕设期间我觉得我也是幸运的。首先导师能够选择我这块烂泥,真的非常幸运能够跟着我FREEZhao做毕设,虽然总拿我开刀;然后就是遇到了熠儿,总加班陪我改模型,很害怕我说“对不起”;还有倍思的每一个小伙伴宜成、涛哥、cmf、周公、不知道叫啥却每周都来问我进度的工程师哥哥、昱仔…难忘的倍思之旅~回到学校后,打骨折租东西给我的老板、帮我架帐篷的树人驿站小哥、给我当模特的路人、能倾倒所有垃圾情绪的八卦群…还有好多好多和看到这里的你,感谢在这段时间遇见的所有人,真的太谢谢了!
点滴生活,追风赶月,愿我们前路漫漫亦灿灿。落笔为终,再见了还是学生的卷毛。
–哈哈哈呵呵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