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IMini小型除螨仪》

*本课题由倍思与广美工业设计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推动。

Hello朋友们,我叫吴文俊,一个今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交互设计的学生。接下来是一篇向您讲述我毕设过程的文章,涉及我毕设的内容、毕设的心路历程与成长。先在此感谢您耐心的观看!

我的毕设做了什么?

纵观大学四年的课堂时间,不管是ppt汇报还是口述,人们总喜欢先听到结果,所以开头我先说明我的毕设是什么。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除螨仪叫“IMini”,“I”代表的是“我”的意思;“Mini”则是“迷你”的意思,通过产品的名称向使用者告知,产品“我”是一个“Mini”的除螨仪。而这款除螨仪主要针对年轻群体,是一个针对年轻群体居住的小户型空间场景进行设计的产品。

他有三大特点:第一,体积小、重量轻;第二,拥有集合着充电+收纳的底座;第三,智能夜灯功能与全新的产品造型。

首先说说第一点,现市面上的除螨仪都是大体量、重量都在1.5~2KG左右的除螨仪,而在小户型的居住空间和使用的过程来说,大体积使得用户在拿取时不够便捷,重量也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用户手部的劳累。所以在设计构思阶段,确定的第一设计目标为“他是一个小体量”的产品。

第二点,虽然当前的除螨仪都是以有线供电的方式为主导,无线的除螨仪由于电池供电的技术未能达到一个层面,所以出现了供电不足、功率不够的情况,渐渐的无线除螨仪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但我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迭代,这一困境将会得到解决,因此作为一个概念设计,在第二个设计目标中,提供了一个可以充电的底座。

除了充电的问题,除螨仪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知该如何摆放。在毕设的前期调研里面,了解到用户都将大体量的除螨仪放在床底、沙发下面等不阻碍用户生活的地方,进一步深究是没有一个较好的放置地方,而上述所说的充电底座,顺带解决了用户的摆放、收纳问题,让用户不在使用期间,放置在底座上进行充电。

产品底座收纳示意图
充电底座效果图

最后一个设计目标,要给予一定的附加价值。回到定义的小户型场景,很多年轻人的居住状态为单身或双人,为了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行为,在半夜起夜时不会选择开灯,顶多开个手机的灯光。而在小户型空间里大部分物品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堆叠,在摸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意外,所以在充电底座上配备了一个智能感应夜灯,方便小户型的用户起夜时对微微照明灯光的需求。

智能夜灯效果图

由于是面向年轻群体,所以不能按照传统除螨仪那般做的“老气”、“工业感”或“机械感”,与第一个设计目标相对应,采用了“跑道圆”、“圆柱状”的产品基本造型,以此展开造型设计,保证整体造型的简洁与流畅。同时年轻群体也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试着将半透明的磨砂pc材质运用至除螨仪上,使用了渐变效果进行工艺处理,效果与传统相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产品整体效果图

我为什么做这个毕设?

在毕设开题前的一个课题,是FREEZhao老师的《自然共生》课题,从课堂的形式、老师的讲解、课题项目内容综合来看,感受到了设计的闭环,一直都在很有计划与目标的进行项目内容,给我很强烈的充实感。由此第一次感受到“设计的美好”,理所当然的毕设指导老师也想选择他。

《自然共生》课程小组产出方案

在上天眷顾的情况下,我怀着忐忑的心进入了FREEZhao老师的毕设组。当时有几个毕设选题方向,我是选择了“智能清洁”的方向。这个方向属于校企合作项目,我考虑到自己虽然在大学学了四年设计,但没有真正接触过商业设计,于是第一直觉的选择了这个方向。

FREEZhao毕业设计开题方向

做这个毕设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

在毕设的前期,很坦白说大家都不知道要具体做些什么,包括最后产出是什么产品。我选择的毕设主题是“智能清洁”方向,明确了设计主题后最开始,我先定义我的设计场景与设计对象,分别是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场景和应届毕业生或工作小白等人群。然后陆续展开线上与线下的调研,通过对定义人群的调研得知他们的生活模式、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在清洁方面的行为。初次的调研过后得知他们的一个清洁痛点是什么,怎么通过产品可以去改善、帮助他们在清洁时的体验。

初次调研过后,就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用户模型,基于调研所得,开始进行头脑风暴。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你得绞尽脑汁想到一个很痛的设计点,并且能很明显的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N多个方案,画了N多个概念草图,但无一例外的被否决了,直至除螨仪方向的出现才渐渐的稳定下来。

前期头脑风暴_概念与草图并行,数不清有多少个……

寒假期间进行了深度产品使用体验,我当时买了一个新款“某品牌除螨仪”进行深度使用,寒假结束后的第一次汇报,我将我所得汇报给FREEZhao老师,老师也抛出了很多设计上的可能性,待我一一验证,于是在去企业打磨产品的前夕,将除螨仪的最终设计方向确定了下来,目的是为了提升除螨仪的使用体验,并且创造一个属于小户型的、新的产品类别。

设计构思_产品设计目标

毕设过程遇到什么困难

其实我专业是交互设计的,在大一到大三的课程学习、包括后来实习的岗位,都是以交互设计为主。而在毕设阶段,是很明确的要做一个工业设计的产品,这对于我来说有点不符合未来的就业方向。然而无法避免则好好接受,之前也有上过关于产品设计的课题,在大一大二私底下也会去把工业设计所需要的建模软件等工具掌握,所以其实关于软件的使用在毕设阶段没有产生过多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头脑风暴和形态推敲的问题,我个人做设计除了理性的逻辑一面,也很依靠近期的感觉,可能是之前一直在想交互设计的事情怎么去做好,在毕设阶段就忘却了之前所学的产品设计相关思路,在捡回来的过程中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相当于要一边复习一边考试,等待着某一场考试中的某一道题目,将所有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还有一个是处于毕设后期阶段了,在进入倍思进行产品打磨过程中,宜成和CC给了很多产品上的意见给我,我在刚开始的时候设计任务是明确的,但随着意见的提出与新问题的浮现,开始有点混乱,无法将所有意见进行有效的、统一的结合。我只能将我听到的意见自行理解,评估每个方案下的缺陷,并横向进行对比、尝试,用一种比较笨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大家一起进行形态美学与功能上的评估。

毕设方案展示

  • 视频展示

  • 产品说明
图片所涉及元素来源于作者绘制与网络素材
  • 产品使用说明
图片所涉及元素来源于作者绘制与网络素材
  • 产品相关参数
  • 毕设展产品实拍

由于事前的沟通经验的不足和手板工厂的繁忙,在一些产品细节的处理部分未能达到如渲染图所愿,但产品基本整体形态、颜色、工艺都能较好地还原设计初衷。

毕业展产品实物_来源于FREEZhao拍摄

回忆录

回顾起毕设阶段,从一开始大家相敬如宾,到后面的可以公然“开车”,收获了不仅是设计能力的提升,更多获得一份珍贵的感情与珍惜的时光。从毕设开始的茫然,疯狂出各种方案,到寒假期间的缓慢,再到倍思阶段的“打工时间”,每天都在不断的推进。

我感觉我的毕设最高输出是在“倍思阶段”完成的。每天上午9点与同伴们出门坐到工位,开始一天毕设的忙碌,直至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回去公寓。CC和宜成会时不时过来与我们讨论进度,讨论设计上的细节,然后就到自己的独自摸索与苦闷制作(刚开始的时候画了一个星期的草图要疯了),每一天都是如此的苦干,虽偶尔有偷懒,但意识到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机会这么去做设计了,也咬咬牙坚持下来。每日的快活就是一到饭点就提前几分钟赶紧拉上人去吃饭,虽然吃的都是“快餐三巨头”,但因这种苦中作乐,也便多了一份潇洒。最后的遗憾,则因为大家返校时间的不同与疫情的小小复发,没能好好与倍思的小伙伴相聚、感谢与告别。

说回校内,FREEZhao老师时不时会带我们“吃香喝辣”,也会组很多的欢乐局,为毕设增加了一份盼头。在一次跟老师和毕设组成员的饭局上,我向老师说明了专业方面的困惑,由于高考报考广美时专业名称是叫交互设计,但实际入学后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使得我在课余才能自行的学习交互方面的设计。老师当时是说这个是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现在只能做好手上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到时再说。我觉得毕设这一年和大学这四年大概都是这么过的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的毕设和我的学生生涯在此告一段落,回顾起大学时代,从大一的“发散性学习设计”;到大二开始疫情,“疫情有多少年,我的青春就有N-1年”,在疫情居家上网课的期间,更多的是学习如何更好使用设计工具;到了大三努力将每个课程做好,努力去寻找实习;到了大四,则完全把身心投入进毕设与找工作中。在大学里面收获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我是一个运气特别差的人,能实际运用的、能把自己所学的完全发挥出去并不是很多。

毕业后,可能我们会再见,期望再见时,每个人能保持最初心的自己,共勉!

在最后,我得感谢FREEZhao老师给予毕设上的指导,同时也非常感谢倍思当中的陈总、宜成、CC和其他小伙伴在后期给我无限的帮助,共同帮助我完美的完成了这一个毕设作品,在此终身难忘,感激与感恩!

输入您的邮箱,即可及时了解本站最新资讯。

1 评论

添加您的 →

你迷茫吗?我也迷茫……,面对人生的道路我们常常会迷失自己。
但是实践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还活着。
在做中学,应该是对大浪潮中的我们最好的成长策略。懒惰反而不会成就我们的探索。
在毕设中,可以的看到你能量,并没有释放,看不到激情的火花绽放夜空,设计就缺少了精神的加持。
技术对你来说可能还不是挑战,而长久的规划配合一个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应该是你最需要的,也是能把你的才能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虽然毕设的作品是以“小”为目的,但是我希望你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以小见大。
未来自己的路还是要走好,不然持续的迷茫,让我们可能不是相忘于江湖,
而是相隔一世。

发表回复